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0年12月31日 星期五

【2010年终专稿】那些值得写进历史的人和事

——2010年书业、文坛回眸

本报记者 赵亦冬
《工人日报》(2010年12月31日 006版)

今天是2010年的最后一天,来不及惜别那些忙碌的岁月,又要收拾心情去迎接新的生活。回望这个不寻常的年份,文化、出版、产业、发展这些关键词,为“十一五”出版的收官年定下了调子。出版业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为“出版强国”的打造埋下了伏笔。遥望文坛,张炜的巨著《你在高原》,在这个文学的“小年”中,提升出超越时代的文学信念。而打工文学这一草根文学,历经风雨洗礼,在2010年开出了绚丽的花。

“出版强国”:国人的梦想

2010年的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上,一个新鲜而具有气魄的名词——“出版强国”诞生了。这个词的背景是:2009年我国新闻出版业总产出突破了万亿元,增加值超过3000亿元,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的生力军、国民经济中不可忽视的产业部门和重要力量。会上提出:今后十年,我国新闻出版工作的主攻方向和新闻出版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这是因为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向出版强国迈进的经济基础、政治基础、文化基础、社会基础已经基本具备,新闻出版业自身的制度条件、产业格局、市场体系和增长方式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些都为我国出版强国的战略实施奠定了基础。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解释什么是“出版强国”时说:一是我们文化的内容在世界上应该是领先的,对人类文明进步事业有引领作用;二是我们的传播方式是先进的;三是我们的产业,培育一些强大的市场主体,打造中国的“航空母舰”。还有一条,就是要有一流的世界级的“大师”、人才。在目标方面,我们人均占有的图书量也应该在世界的前列。

4月24日至28日,第20届全国图书博览会在成都举行。开幕的当天,书博会具有理论色彩的“出版发展论坛”围绕“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这一主题,展开了演讲和对话。

2010年,围绕这个主题和梦想,出版界出台了一系列的举措。先是新闻出版总署推出“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接着就是大规模经营性出版社改企转制。而后又下发《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发展电子书产业的意见》,多项举措促电子书产业良性发展。

可以说,2010年是中国迈向“出版强国”的发力的一年,关键的一年。

《你在高原》:文学的信仰

不可否认,2010年是一个文学的小年,尽管有《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1Q84》、《宝岛眷村》、《城门开》、《此时此地》、《四喜忧国》、《知青变形记》、《理想的下午》等一批作品受到读者的喜爱,但重量级的作家和作品却不多。不过,有一个特例,那就是山东作家张炜集20年时间创作的10部、39卷、450万字的鸿篇巨制《你在高原》。在“文学已经死了”的哀叹声弥漫文坛的时候,《你在高原》似在文坛投下一枚重磅“炸弹”,文人们无不对此感到惊愕。

《你在高原》由《家族》、《橡树路》、《海客谈瀛洲》、《鹿眼》、《忆阿雅》、《我的田园》、《人的杂志》、《曙光与暮色》、《荒原纪事》和《无边的游荡》这10部组成。小说以一名地质工作者为主人公,讲述了上世纪50年代前后出生的一代人的心灵史,浓墨重彩地追溯了百年中国的转型历史。

今年9月4日,中国作家协会罕有地作为主办单位为这部大书举行了研讨会,文学界的领导和重量级的评论家悉数到场。谈到这部小说的写作时,评论家梁鸿鹰认为,张炜的写作既是一个信仰,也是一个朝圣。他用这450万字让人们恢复记忆,唤起激情,从而给人们意外的满足。这10部作品探索了小说的长度可能性,文字延伸的可能性,以及思想延伸的可能性。

张炜的写作是一种“反叛”,是对消费时代逆流而上的“反叛”。这里既有作家对传统文学的坚守,也有对历史责任的担当。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也对此书给予了很高评价:这部作品对于人类发展历程的沉思、对于道德良心的追问、对于底层民众命运和精神深处的探询、对于自然生态平衡揪心的关注等方面,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些问题恰恰都是中国在近百年来追求独立解放和强国富民的历史过程中既令人焦虑又必须面对的。

回顾2010年的文学创作,我们为张炜和《你在高原》感到骄傲。

打工文学:草根的成长

2010年,对于打工文学来说,是一个迈入更高档次的年份。在今年揭晓的第5届鲁迅文学奖中,打工族王十月的《国家订单》喜获中篇小说奖,成为打工文学迄今所获得的最高奖项。

《国家订单》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9·11事件后,美国国民爱国热情高涨,国旗供不应求,给中国的订单源源不断。一个濒临倒闭的工厂因为这批“国家订单”而起死回生,但一个工人却因为日夜赶工而过劳死。“鲁奖”评委丁帆说,以前没听说过王十月这个名字,这部作品从广义上仍可归为“底层写作”,但它却很有新意,因为它关注的是劳资矛盾这样的重大题材。

尽管在此之前,打工妹郑小琼曾摘得“人民文学奖”、“庄重文学奖”等多项大奖;农民工周述恒出版小说《中国式民工》上了央视的访谈节目;12位打工作家领取了中国现代文学馆颁发的“入馆收藏证书”,但鲁迅文学奖作为一个国家级的文学大奖,对于打工文学来说,仍是极具挑战性的一个奖项。

回首打工文学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不但队伍日益壮大,在“蓝领”写作的基础上又加入了“白领”写作,很多打工文学作品已扩展到职场、商战等领域,增强了社会表现力;另外,打工文学突破了“疼痛”、“乡愁”等表达打工者心灵哀号和诉求的巢臼,笔触伸向社会和人性的深层,有更新的视角和思考。

新千年的第一个十年即将过去,十年来,不起眼的草根文学——打工文学,以它顽强的生命力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底层写作”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打工文学不仅以鲜活、生动的文字描述了底层个体的生存境遇,记录了中国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历史,更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当代文学所少有的现实主义写作精神和社会担当的意识。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