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0年04月15日 星期四

【身边的感动】“老娘舅”柏万青

□新华社记者 杨金志
《工人日报》(2010年04月15日 002版)

人物检索:柏万青,女,61岁,上海市静安寺街道退休职工。退休后热心公益事业与志愿服务。

人物感言:我一个人的力量有限,盼望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更多家庭的日子越过越顺心。

在电视上,她是万人追捧的“老娘舅”,调解纠纷一言九鼎;在电视下,从10岁到80岁的市民经常在马路上拉住她的手,兴高采烈地与她交谈合影。

这个人叫柏万青,一个无官无职的普通上海阿姨。她是共和国的同龄人,1969年插队下放到江西,1996年回沪,在静安寺街道工作到2002年退休。

柏万青身上有一股特别的气质,干工作虎虎有生气,一副热心肠,浑身有活力。近年来,柏万青在政府部门支持下办社会团体、搞公益事业、组织志愿者、开展为老服务,干一样成一样,在居民中威信很高。现如今,她“统领”着1万多人的志愿者队伍,坚持亲自看所有的市民来信,每天回复博客留言。

两年前,电视台为柏万青开设了名为《老娘舅》的专题节目。“老娘舅”一词,在江浙民间专指有威信、有亲和力、善调争端的人物。上这个节目的都是因为家庭邻里纠纷、鸡毛蒜皮小事而闹得不可开交的市民,柏万青居中调停。“这些家长里短,不外乎知青回沪有困难、兄弟姐妹分房子、外来媳妇被欺负,看似小事,放在每家都是大事。”她说。

柏万青是一个脾气直爽的人,她的调解不是“各打五十大板”,没有那么“温良恭俭让”。一旦发现哪方理亏不对劲,她马上抬高调门,戟指直斥。说完一转脸,她又责怪吃亏的一方,说他“糊涂”。倒也奇怪,不管是理亏的还是吃亏的,都服她。一番数落之后,双方心悦诚服,在调解协议书上“签字画押”。

“我在电视上不演戏,不作秀。来做节目的都是市民,很多人吵得不行,自己要求到电视上评评理。”柏万青对记者说,“电视里一放,同时也是教育其他市民。”

别看柏万青在电视上干脆利落,其实细工慢活都是在台下完成的。“柏万青工作室”热线电话每天12小时工作时间内响个不停,工作室门口人来人往。在上电视之前,绝大多数纠纷矛盾已经在电话里、面谈中化解掉了。柏万青一个人忙不过来,街道、妇联、政法院校抢着为她“打工”,派出精兵强将担任参谋,俨然一支“柏之队”。

调解纠纷,只是柏万青全部工作的一小部分。上海进入世博年后,柏万青一直在为世博志愿者的事情奔忙。“我准备拉一支4000人的志愿者队伍。”柏万青说。这些志愿者的服务期长达半年,职责包罗万象,譬如在各自社区、商务楼里看家护院,为国内外游客提供指路等服务,为大型活动进行集体文艺表演,担任街面卫生的“啄木鸟”。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