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0年03月04日 星期四

全国政协委员支招:

多措并举破解就业难题

□本报记者 郑莉 王娇萍 赵福中 车辉 徐福平
《工人日报》(2010年03月04日 002版)

“提高工资待遇”、“加大培训,增强就业竞争力”、“实现‘需求’与‘供给’对接”、“完善社保,解决后顾之忧”……

一边是东部沿海地区“用工荒”拉响警报,一边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中国就业形势风起云涌。“就业”再次成为刚刚开幕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政协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2008年底,全国政协委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林用三曾经到广东东莞地区调研,他听到许多企业抱怨“订单一下子都没了”,要用裁员、减薪的方式降低成本。到2009年,经济逐渐回暖,“订单一下子又飞回来了”,当企业主被订单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他们惊讶地发现,竟然招不到人了。

“那些招不到工人的企业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为什么人家不愿意来?”从事建筑服务工作的全国政协委员刘合炳告诉记者,他所在的企业每年需要招工2000人到3000人,但从没出现过“用工荒”。“我所在企业在湖北是出了名的收入高、待遇好,大家都慕名而来,不愁招不到人。”刘合炳委员略显自豪地说,春节前他算了一笔账,虽然遭遇国际金融危机,工程有所减少,但农民工的年人均工资依然达到了3万多元。

“要留住人,企业首先应该善待工人,不能需要时就招工,不需要时就随意解雇。”刘合炳委员认为,企业要实实在在提高职工的待遇、关注他们的健康权和发展权,让农民工干得有信心、有盼头。

“可以引导和鼓励部分高校毕业生到厂矿企业的第一线工作,这样既可以缓解用工荒,也有利于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水平。”全国政协委员、厦门市政协副主席庄威更倾向于“把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荒’联系起来看”。他建议,企业和全社会应大力宣传,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学校则应从专业设置、教学安排、就业指导等方面着手帮助大学生增强实用的职业技能。另一方面,还需要解决大学生到企业一线工作的后顾之忧。“当前政府对大学生去农村或社区工作已有了补贴,建议国家对企业招聘大学生去一线也给予鼓励,在户籍、社会保险方面给予关照。”

据记者了解,贵州等西部地区,人们的观念已在悄然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上大学的机会,转而进入中等或高等职业学校。

对于如何破解就业难题,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凤城市工商局12315举报中心主任陈德也支了一招:加强技能培训。“在破解就业困局中,职业教育至关重要。无论对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还是大学毕业生,一技之长有助于提升其就业竞争力。”陈德委员说。

“‘用工荒’是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当务之急是要摸清情况、找准原因。”林用三委员认为,有关部门应对当前就业状况进行全面调研,并在继续实施原有就业政策的同时拿出新举措,比如建立求职者和用工方的长效沟通机制,解决劳动力的盲目流动,等等。

“不论是农民工,还是大学毕业生,他们有着共同的诉求,那就是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就业服务体系,有了体面的就业环境,还愁招不到人吗?”林用三委员说。(本报北京3月3日电)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