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0年03月04日 星期四

“‘用工荒’是一个非正常现象,千万不能被这个假象所迷惑”

【今日关注】“用工荒”难掩就业形势严峻

政协委员认为,导致“用工荒”的深层原因,是非正规就业的泛滥和突出的就业结构性矛盾

《工人日报》(2010年03月04日 002版)

3月3日,新疆乌鲁木齐火车站迎来节后进疆务工客流高峰。江文耀 摄(新华社发)

本报北京3月3日电(记者王娇萍 郑莉)眼下,“用工荒”问题随着经济形势逐渐复苏而不断升温,但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非正规就业的泛滥和突出的就业结构性矛盾是导致“用工荒”的深层原因,似乎让农民工吃香起来的“用工荒”现象,其实难掩严峻的就业形势。

今年以来特别是春节过后,珠三角、长三角等东部沿海地区相继出现大规模“用工荒”,继而传出安徽、四川等劳务输出大省也同样一工难寻。对此,林用三委员认为应该积极地看待,更没必要恐慌。“‘用工荒’至少传递了这样几个信息,一是劳动者在市场中的主动性更大,二是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劳动者可选择的就业区域也在增大,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地区不再是他们就业的惟一选择;三是惠农政策和鼓励创业政策吸引着劳动者留在家乡就业或创业。”

刘家强委员也表达了相似看法:“这反映出就业交给市场来决定,同时也倒逼着企业提高工资标准、福利和改善劳动环境,因此,这绝不是坏事情。”

“‘用工荒’是一个非正常现象,千万不能被这个假象所迷惑。”全国政协委员李滨生分析道,“用工荒”是在不少企业没有依法规范用工的背景下出现的,是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们对低工资、低福利的非体面劳动用脚投票的结果。因此,我们绝不能因此对就业形势盲目乐观,而应该反思如何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终结廉价劳动力时代。

在李滨生委员看来,由于有些企业不能依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工,难以为劳动者提供体面劳动,这种非正规就业的泛滥,导致我国就业难度加大,比如,对只能在生产线从事简单劳动的农民工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这种短期的用工行为最终招致了农民工的抵制,同时由于可以创造出高附加值的高端服务业发展缓慢,又难以吸纳更多的高校毕业生。“事实上,目前高端就业和低端就业都困难重重,就业形势绝不乐观。”

庄威委员也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荒”紧密相连,其实质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据庄威委员介绍,他所在的福建省今年春节前统计,企业缺工已达15万人。“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630万人,预计百万毕业生一出校门就可能面临失业”。

陈德委员表示,劳动者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专业技能单一甚至缺乏,加剧了就业结构性矛盾。而就业信息渠道不对称、相应的社会服务体系服务没能跟上等,又使得“用工荒”问题更为复杂。

就业乃民生之本,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来说更是如此。委员们表示,当务之急,是政府应将“用工荒”作为依法规范劳动用工、完善劳动力市场的契机和动力,加快户籍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子女就学、职业技能教育等措施。“如果一个城市能够切实做到为劳动者提供稳定的就业,有合理的收入和符合标准的劳动环境,‘用工荒’这个词肯定会从那里消失。”李滨生委员说。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