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分析】“姿态”与“资源”
3月2日,由湖南省总工会牵头召开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的主题会标写着:“争取更多资源和手段,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
研讨会主办者还包括: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宣传部、党校以及省人社厅、省社科院。
此次在全国率先召开这样的“研讨会”,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刘莲玉与湖南省总工会显然是经过认真“策划”。
去年,湖南工会系统就 “整合更多资源和手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报告认为:“革除自我封闭的狭隘意识,跳出习惯思维的藩篱,突破体制机制的障碍,以开放的精神和思维,创新思路和方法,做到内合外联、资源共享、良性互动、相互促进、实现多赢。”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常凯教授深表认同。他认为:“工会只有争取到雄厚的群众资源,才能获得体制性资源的全力支持。因为从根本上来说,我们的体制追求与群众的利益追求是一致的。”
湖南工会近年来在不同场合一直强调要“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手段”,工会要有作为、有能力、有平台。本次研讨会上,刘莲玉更进一步提出:工会工作的作为要与职工群众的所需所求相呼应;工会干部的素质能力要与肩负的责任使命相匹配;工会工作的平台建设要与争取更多资源和手段相协调。“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整合资源和发挥资源效益。”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朱有志就“资源与手段”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党政把更多的资源和手段赋予工会,就是要把工会能做的事,应该做的事,做得好的事尽量交给工会去做,赋予工会组织做好这些事的资源和手段。”
这与湖南省总提出的“贴近中心促发展、贴近职工办实事、贴近基层搞服务”的“三贴近”工作思路不谋而合。
与会的党政领导、学者专家也正是从工会组织的“作为、能力、平台”三个层面,探讨了工会组织整合和利用更多资源和手段的现实紧迫性和必要性,认为各级工会“要始终关注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围绕党政所需、职工所急、工会所能,在争取资源和手段方面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务求实效”。
据悉,中共湖南省委将根据这次会议的“成果”,出台加强和改善对工会工作领导的相关“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