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打工新鲜事儿 | 零工市场找活当心这类新型网络诈骗,很多工友遇到了!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2025-06-10 16:07

智能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在涉密场所,智能手机往往会被限制使用甚至禁止带入,个别不法分子就在这方面动起了歪脑筋。在北京警方近日公布的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案例中,犯罪嫌疑人以防止泄密需集中保管他人手机为借口,利用他人手机卡实施诈骗。

干活收手机

47名工人手机号全被封停

老李是一名在北京的务工人员,当天早上六点多,他在某零工市场等活儿时,碰到有人正在为某公园临时招收清洁工。

招工的人说,这个活清闲,一天12个小时,管一顿饭,一天给130元,工作内容是在公园捡烟头。

被这份工作吸引的还有另外几十名工人,他们和老李一起坐车去往大兴区的某处郊野公园。到公园时,已经有两名自称中介的人等在了现场,他们说园方不允许拍照,所以在开始干活儿前,所有人都得上交手机统一保管。

面对大家的质疑,这两名所谓的中介表示,这是公园领导的要求,如果不交手机,今天的活儿就甭干了。尽管不太情愿,但包括老李在内的大多数人还是决定留下来。随后这两人就开始收取工人的手机。

按照约定,工人们当天应该在公园内打扫卫生,但这几个人离开时却没有给大家分配具体的工作,连个工具都没留下。

老李告诉记者,除了中午吃了一顿送来的盒饭,整整一天他和工友们在公园里没有任何活儿可干。晚上8点,两名所谓的中介回来了,他们给工人们结算工资后,就把早上收走的手机还给了大家。然而接下来的事情让大家怎么也没有想到,打开微信,微信不能用,电话打不出去,干活的47个人全停机了。

36个号码

12小时打了7000多诈骗电话

虽然轻松赚到了130元的工资,但老李却发现自己的手机用不了了,而且很多工友也都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大家决定立即报警。

根据经验警方判断,这51个手机号码大概率是触发了电信运营商的警报系统,被认定存在高风险后被紧急停机。为了印证这个判断,警方对这些号码进行了初步调查。

民警告诉记者,51个号码中,有36个号码归属地为北京,案发后北京警方调取了这36个号码的话单并进行了统计,统计的结果让办案民警大吃一惊。从当天早上8点到晚上8点的12小时内,36个手机号码向外拨打了7000多通电话。涉及全国多个省份。

按照话单上的号码,北京警方迅速启动电信诈骗紧急劝阻机制,逐一对当天接到诈骗电话的群众进行预警。与此同时,根据报案工人的描述,以及相关的取证调查,侦查员很快将涉案的四名人员抓获。在审讯中他们承认,收取工人手机后,其中的手机卡被他们私自拔出用于拨打诈骗电话。

目前四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北京大兴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假借剧组有明星要保密

骗群演手机卡诈骗

北京警方介绍,私自拔取他人手机卡实施诈骗的案件还发生在群众演员的兼职群中,有人在应聘群演工作时也被骗了。

民警介绍,今年年初有一拨群众演员报案,有人去进行一个招工,燕郊地区的影视城有一个商演活动,需要招募群众演员,这些人觉得这活儿挺好的当时就报名了。第二天一早,这些群演跟随招工人员乘坐大巴车去往燕郊某影视城。

到了这个地点后,有一名男子称因剧组有明星,比较知名的导演,有保密理由,要把他们的手机给收走。大家就把手机都交给了这个自称剧组工作人员的男子,男子让大家在车里等,然后就带着这些手机离开了。

民警介绍,过4个小时,这个人说剧组今天戏没有了,可能排到下一场,把手机还给他们之后,这些人发现手机就用不了了,很多人手机就被停机了。

民警告诉记者,这些手机号也是因为拨打了诈骗电话,成了高风险号码后被运营商紧急停机的。该案涉及受害人有65人,手机号码91个。民警对其中30个归属地为北京的号码进行了话单调取,发现在案发时的4个小时里,这30个号码共拨打了3000多个诈骗电话,被呼叫号码遍布全国各地。

目前6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北京朝阳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嫌疑人拔取手机卡

开启免提功能实施诈骗

警方在调查中发现,这两起案件都是由境外的诈骗团伙遥控指挥的。真正拨打电话的人其实都在境外,而他们骗取来的手机卡却在北京,那么境外的诈骗分子是如何通过这些手机卡拨打电话的?

据犯罪嫌疑人供述,她们骗取到受害人的手机后,会把其中的手机卡直接拔出,插入事先准备好的其他手机中。

民警介绍,境外的嫌疑人通过即时通信的语音跟一个手机设备产生通话,同时他盗用的这些手机号插在另外一个手机上,指挥境内人员去拨打这些事主的电话。两个电话都通了之后,通过免提实际上是境外跟手机卡对端的事主产生了一个通话,形成了一个简易的转接方式。

当两部手机同时开启免提通话功能时,身在境外的诈骗人员用即时语音通信工具向其中一部手机打去电话,诈骗分子的声音就可以实时传递到另一部手机里,接收声音的这部手机,则负责给潜在的诈骗对象拨打电话,手机里面插的就是从受害人手机里拔取的手机卡。接到电话的人,如果看到手机上显示的来电号码为国内号码时,往往会放松警惕。因此这些被骗来的手机卡,在整个的诈骗流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民警提醒,如有招募者收取个人手机、个人财物,包括个人身份信息的一些证件,一定要提高警惕,很有可能这些证件或者手机卡就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如果被收取之后发现个人信息有泄露,或者是个人的手机有不正常的情况,要及时去报案。

工作单位收手机属于违法吗?

一、如果工作单位未经员工同意,且无合法依据,随意收取员工手机,那么这种行为是违法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六十七条,私人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手机作为员工的私人财产,受到法律的保护,工作单位无权随意侵占。

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授权,或者员工自愿将手机交给工作单位管理,否则工作单位无权收取员工手机。如果工作单位强制收取员工手机,就构成了对员工财产权的侵犯,员工有权要求工作单位返还手机,并可以寻求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如果工作单位有明确的管理规定,且员工在入职时已经知晓并同意这些规定,那么工作单位在特定情况下收取员工手机可能是合法的。

例如,一些涉密部门或者需要高度保密的工作场所,可能会有禁止携带手机进入工作区域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员工需要遵守工作单位的规定,将手机交由工作单位统一管理。

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工作单位也需要妥善保管员工的手机,并确保在下班后及时返还给员工。如果工作单位未能妥善保管手机或者拒绝返还手机,仍然可能构成违法。

“上班时间手机上交”是对员工的侵权

用人单位当然是可以制定规章制度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后,就应该要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但是,用人单位制定规章制度必须依法有据,不能逾越法律,制定出侵害职工正当权益的规章制度。严禁员工在上班时间随意玩手机,这是没问题的;但强制员工在上班时间上交手机,这就不符合法律规定了。

我国宪法第十三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宪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作了比较全面的规定,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我国劳动合同法也规定,用人单位以担保或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我国宪法第四十条还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当下,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可以说是已经密不可分。举个极端一点的例子,员工在上班时间上交了手机,人机分离,因而错过了重要电话,万一耽误了人命关天的事情,企业是脱不了干系的。另外,要是因为手机上交过程中,造成员工手机内个人信息泄露,企业和相关管理人员也难辞其咎。

企业要求员工上班时间上交手机,其实是霸道、懒惰管理,是对员工合法权益的侵犯,对此,员工有权说“不”。但因为处在劳资关系中相对弱势的位置,不少员工选择忍气吞声。只不过,面对这样的规章制度,员工难免心生不满,工作积极性不会高,对企业也不会产生归属感,一旦有机会另谋高就,必定会说走就走。而这也与企业力求发展的愿景相背而行。

所以,与其制定不合法的手机管理规定,企业不妨换位思考,制定更细致、更人性化的规章制度,比如“严禁工作时间玩手机游戏”;通过人文关怀、赏罚得当等方式,给予员工足够的信任和尊重,使员工树立起使命感、荣誉感,从根子上规避上班玩手机等行为。

当然,对于一些特殊的行业,如化工类高危企业,从安全生产的角度确实需要职工上班时间提交手机的,另当别论。

(综合来源:湖南公安、央视新闻、红星新闻、潮新闻客户端等)

责任编辑:姚怡梦

媒体矩阵


  • 工人日报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