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全国劳模李敏敏:从工匠到“智匠” 创新报国赤子情

来源:中工网
2025-04-29 14:38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田国垒 通讯员冯秀燕 侯沙沙

他是扎根特种装备研发一线20年的技术尖兵;他以5项国家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专利的创新成果,累计创造30亿元产值的突出贡献,成为新时代产业工人创新报国的典范……他就是济钢集团济南萨博特种汽车有限公司特种汽车研发中心业务经理李敏敏,今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而李敏敏的成长历程,也正是济钢集团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生动写照。

1

图为李敏敏。济钢集团工会供图

曾记得,面对某型保障装备紧急研制这个在很多人眼中“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李敏敏带领党员突击队创新采用“边设计边生产”的超常规模式。他们白天进行装备测试,晚上修改设计方案,将原本需要半年的研发周期压缩至三个月,并完成了现场交装、指导培训任务。当最后一批装备抢在大雪封山前送达指定位置时,边防战士感激地说:“你们研制的不仅是装备,更是保家卫国的盾牌。”而这时,领队的李敏敏已连续奋战72小时,双眼布满血丝。

研制产品不计辛劳,李敏敏的创新之路更是走得稳健。走进济钢集团的“李敏敏创新工作室”,展示墙上,9项发明专利,69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见证着这个团队的创新征程。这个2016年由5人组建的创新团队,通过5+N的模式吸引和培养了更多技术骨干参与到创新工作中。先后成功完成了折叠式防护墙钢丝成型智能化改进,泡沫及方舱通用角型件一次成型智能化改进等众多创新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军事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这还不算,李敏敏常说,“创新不是实验室里的闭门造车,必须紧贴需求。”在他的带领下,研发中心策划了“新产品研发”的系列攻坚任务,在军用装备方面,致力于拓展兵种领域,既有计量车、移动基站,又有医疗保障系统、饮食保障车等;应急装备方面,开发应急装备类专用车辆,与国内各大科研院所紧密联系,共同研发、承制多种先进装备,开发应对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专用车辆。通过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实现了军品、民品两翼齐飞。

值得一提的是,从普通技术工人到特种装备研发领军者,李敏敏用20年坚守诠释着新时代劳模精神。李敏敏的成长轨迹,映射着济钢集团“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战略布局,建立完善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服务保障机制,释放人才“第一资源”潜能活力,让每个产业工人都能在济钢找到出彩舞台。

据统计,济钢自1958年建厂以来,获得表彰的企业级劳模209人,市级劳模136人,省级劳模25人,部级劳模8人,全国级劳模6人,获得市级以上五一劳动奖章称号96人。

责任编辑:蔺凯伊

媒体矩阵


  • 工人日报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关于中工网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