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评论员 郭振纲
近日,人社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25年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的通知》,聚焦侵害劳动者就业权益,对劳务派遣违法行为、非法职业中介活动、以职业中介为名牟取不正当利益等违法行为进行清理整顿,努力为市场主体招用工和劳动者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法治、公平的市场环境。
近年来,我国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发展迅速,从事职业介绍、劳动派遣等人力资源服务的机构持续增长。人社部《2023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行业共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6.99万家,从业人员 105.84万人,仅2023年就为3.31亿人次劳动者提供了就业、择业和流动服务,对促进就业作出了诸多贡献。
不过,人力资源市场不断深入发展的同时,衍生出一些扰乱其正常秩序的问题。比如,一些人未经许可擅自在线下开办“黑中介”,或在线上进行虚假网络招聘;一些民办学校未经许可实施以职业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一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从事“招转培”“培训贷”,发布含有歧视性内容及与岗位适配性无关的限制性招聘信息或“保offer”“高薪内推”等内容;一些机构和个人以招聘为名,诱骗胁迫求职者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泄露、贩卖或以其他方式违法使用求职者个人信息,等等。这些行为不仅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侵害了求职者的合法权益,而且与《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提倡的全面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相悖。
上述情况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其原因多元、复杂。一方面,一些求职者因为信息不对称,在急于找工作、找好工作的目的驱使下,轻信了一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供的虚假就业信息;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对一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监管,存在不到位的情况,对其虚构、捏造就业信息或者非法使用求职者的个人信息,甚至与他人合谋骗取求职者钱物等问题,可能发现不及时、处罚不到位。
就业是基本的民生。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劳动者的就业权进行了专门规定并给予充分保护,相关部门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护佑劳动者安心就业,是一项重要且必要的管理措施——加强普法宣传、明确监管标准,可以让市场主体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画出法律界限和行为底线;优化执法方式、强化违法惩戒,分析判断和有效应对市场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可以进一步压缩违法者“躲猫猫”的机会和空间,保证市场的良性运行,等等。
期待相关部门开展的专项行动,在打击违法行为的同时,补短板强弱项,筑牢制度堤坝,让诸多劳动者都能安心求职、放心就职。
关于中工网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