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视评丨不能放任“减肥训练营成魔鬼训练营”

来源:中工网
2025-04-27 11:07

报名前打的是“高效瘦身”“度假式减肥”“未达目标可全额退款”等旗号,报名后却发现宣传的“百亩奢华营地”缩水成了两间会议室改造的健身房、“一对一辅导”根本做不到,而所谓的“签约减重”“无效退款”,则是通过模糊条款、情感施压等手段拒绝履约……这样的减肥训练营,你还敢报吗?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各类减肥训练营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以主打“营养用餐+酒店式住宿+科学锻炼”的全封闭减肥模式吸引消费者。然而,据近日《法治日报》报道,个别减肥训练营存在虚假宣传、合同陷阱、安全隐患等乱象,让不少怀揣“瘦身梦”的消费者非但未能达成减重目标,反而陷入了健康与经济的双重困境。

减肥训练营成了“魔鬼训练营”,某种程度上是一些减肥机构利用部分人群的体重焦虑和对健康减重的认知不足,布下的消费陷阱。报道中提到的种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不仅涉嫌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损害了市场的诚信基础。

从个人层面来说,有减重需求的消费者应理性看待减肥宣传、签订合同前确认条款细节与相关资质,不要“胖”急乱投医,其家庭成员也要帮忙把关;从社会层面来说,要严厉打击虚假宣传,规范减肥市场秩序,要普及体重管理知识,避免宣扬单一审美,呼吁人们养成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如今,“体重管理”不光是个人小事,也是国家大事。国家卫健委等16部门于去年联合发布了《“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提出,发挥专业技术优势,规范体重管理服务模式。这为相关行业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一方面,其强调专业医疗和健康管理机构应在体重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避免非科学手段的滥用;另一方面,其要求相关部门加强对商业减肥服务的监督,防止虚假宣传和违规操作。随着相关内容的逐步落地,不规范的“减肥训练营”的生存空间应该会被进一步压缩,有减重需求的消费者的权益也有望得到更好保护。

让健康回归本真,要从改变个人的认知开始,也要从制度建设上发力。唯有如此,健康才能真正与美好生活同行,成为滋润生命的长久源泉,健康管理行业和企业才能向着更专业、科学、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责任编辑:李嘉宇

媒体矩阵


  • 工人日报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关于中工网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