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荐理由
针对传统评先工作“指标分配僵化、评选范围狭窄、成果应用不足”等问题,中铁电气化局工会创新构建“十个十大”标兵评选体系,打破“分指标、搞平衡”模式,拓宽评选维度,建立“系统评审+党委把关”机制,强化结果运用,打通先进典型“选育用”全链条。
二、案例情况
(一)主要内容。
一是变“分指标、搞平衡”为“亮业绩、凭实力”,把群众信服的“先进”推上来。把“体现先进性”作为典型选树的着力点,把“群众是否信服”作为典型选树的衡量标准,改变过去评先“定名额、分指标”的传统做法,采取“不定名额、只分类别”“不分指标、自主申报”的方式。各单位不受指标限制,凡是认为达到评选条件的,均可自主申报。同时,坚持基层单位申报与业务系统推荐相结合,保证了推荐的候选人既具有先进性,又具有代表性。8年来,通过各种途径上报评先候选人达2300多名,为先进典型选树奠定了基础,畅通了先进典型的选树通道。
二是变由上而下分配为由下而上推选,把扎根一线的“草根英雄”选出来。改变以往年度“标兵个人”评先不分类别的弊端,细分标兵类型,设“经营开发、项目管理、生产安全质量、财审管理、商务管理、科技创新、技术、技能、服务保障、思想政治工作”10类,基本涵盖了企业各个专业、各个系统、各条战线,为各系统、各岗位优秀员工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提供舞台。在推选过程中,充分发扬基层民主,动员职工广泛参与,通过自下而上民主推荐,极大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参与热情。从“十个十大”标兵中涌现出的女信号工黄红,先后获中国中铁十大杰出女性、火车头奖章、全国交通技术能手、北京市劳模等荣誉。
三是变基层申报、组织审批为系统评审、党委把关,把各个岗位的“精英”亮出来。为确保评先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有说服力,改变以往基层单位根据指标上报人选、组织研究决定的传统做法,建立了“工会组织搭台、基层单位申报、业务系统主评、集团党委把关”的工作机制。按照各标兵类型成立10个专项评审组,各组对本业务系统内的候选人进行专业评审,确定标兵个人建议名单,局党委常委会审定。既较好体现各系统职能部门“熟悉情况、掌握准确”的优势,又充分发挥了党委的把关定向作用,有利于各个岗位“精英”脱颖而出,也为各个业务管理系统发现、培养、使用人才搭建了一个良好平台。
四是变评先工作“重评轻用”为“评用并重”,把评出的“结果”用起来。党政工团组织高度重视“十个十大”标兵评选活动结果运用,对评选出的“十个十大”标兵在职代会上进行隆重表彰,给予每人5000元奖励,并通过报纸、融媒体、职工讲堂等载体广泛宣传标兵事迹,组织标兵巡回宣讲团深入项目一线宣讲,形成“学先进、比贡献”的浓厚氛围。将“十个十大”标兵纳入先进典型人才库,在干部选拔、职务晋升时予以优先推荐。规定凡是向上级推荐的劳模先进人物,原则上从历年表彰的“十个十大”标兵中按条件择优推荐。近年来,推荐中国中铁、北京市、全总表彰的劳模先进,均从“十个十大”标兵员工人才库中产生,营造了“人人是人才,人人都能成才”氛围,特别是包括农民工、劳务派遣工在内的非在编员工,不受身份限制,都能参加各类标兵员工评选,为广大产业工人提供了一条职业发展通道。
(二)工作成效。
一是评先公信力显著增强。基层单位参评积极性大大提高,职工参评面明显扩大。通过层层推荐、优中选优,每年有三分之一的参评候选人最终获评十大标兵,职工对评选结果满意度显著提升,选树的典型“立得住、有威信”“凭实力竞争、靠业绩说话”成为共识。
二是典型引领作用充分体现。企业各业务系统、生产一线先进典型人物层出不穷,一线员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积极性高涨,创新活力不断迸发,涌现出林云志创新工作室等省部级创新平台9个,涵盖智能建造、数字运维等前沿领域。由林云志创新工作室牵头组建的全路、中国中铁四电专业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成为全系统职工创新交流互动的平台。
三是企业凝聚力持续提升。职工队伍主力军作用充分发挥,企业管理效能稳步提升,经济效益逐年增长。劳务派遣出身的标兵张振东、白如冰,由于成绩突出,实现了岗位晋升,他们动情地说:“是电化局给了我们施展才干的舞台,我们在电化局干得有劲头、有奔头!”企业评先改革经验入选中国中铁工会创新案例集,成为行业标杆。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