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农民工、湖北省劳动模范、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中建钢构武汉有限公司一车间总装班班长李启龙:闯荡江湖20年,他凭着一把焊枪打下一片天空,也留下了焊接高手独有的印记——布满血丝的双眼和粗糙有力的双手。
初露锋芒 入选国际大赛
2013年进入中建钢构武汉有限公司时,李启龙已有10年工作经验。“我是蔡甸人,听说家门口建了大厂招焊工,就去应聘了。”那时,李启龙在焊接技术上已经小有所成。
2014年,第六届湖北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开赛。由于理论知识丰富、实操手法过硬,李启龙被公司推选参赛,这是他第一次参加技能竞赛。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最终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没多久,他便从一名普通焊工升为焊接班班长。
2016年,第四届“嘉克杯”国际焊接技能大赛在北京举行,共有来自中国、德国、英国、新加坡等国的297名选手参加,其中,欧洲焊接联合会选派的均是在2013年欧洲“WELDCUP国际青工大赛”中胜出的选手,李启龙则是中国代表团中的一员。
“这是一场巅峰对决。”看着参赛的外国选手,李启龙心中有些忐忑。大赛独创了比赛模式,即从23个项目中随机抽签决定比赛项目,这也就意味着选手必须全面掌握所有项目技能,大赛还采用了最新研制的焊缝外观尺寸自动检测仪,评审更加精细苛刻。
赛前的20多天集训里,李启龙几乎没有休息,反复琢磨着每一种焊接手法,“付出过汗水和努力,就想着能不能冲进前十名。”可惜事与愿违,由于紧张而发挥失误,他最终只拿到了第20名。
临危受命 展现精湛技艺
虽然在大赛中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但李启龙的武艺因赛前的培训和赛中的锤炼有了很大精进,也有了临危受命的底气。
武汉绿地中心超高层建筑有一个核心筒复杂构件,需要把两块厚达100毫米、重达十余吨的钢板焊接在一起。在李启龙完赛返回公司前,已经有两位焊接师傅失手了,如果再次失败,那块价值10余万元的钢板就只能报废,还会拖延工期,李启龙被寄予厚望。
焊接之术差之毫厘便会谬以千里,要想成为高手,必须做到稳准快。他首先用气刨把焊缝一层层刨开,同时寻找构件检测不合格的原因,“焊缝里有未熔合的部分,是焊接过程中焊枪摆动不够稳定导致的缺陷。”他说。经过16个小时的奋战,他终于将两块钢板成功焊接到一起,并通过检测,现场响起了欢呼声。
再迎挑战 成功突破难关
在李启龙看来,焊接技术博大精深,单论焊接手法已是千差万别,再加上焊接材质的不同,变化更是众多。
2022年,公司承接了马来西亚KLCC项目的构件制造任务,该构件钢材屈服强度为690兆帕,而通常使用的钢材屈服强度为355兆帕。“高强度的钢材极易出现冷裂纹,在焊接过程中,不论是焊前预热、温度控制还是焊后保温,只要一个环节没有控制好,就会产生裂纹,这是致命缺陷。”李启龙说。
同时,该构件钢材最大板厚达200毫米,是常规钢材厚度的10倍。钢材越厚,焊缝的层数就会越多,200毫米的厚度,焊缝约有60多层。任何一层出了问题,构件就会报废,更别提最狭窄处仅容一人平躺,给焊接带来更大困难。成品还将通过最严格的相控阵超声波检测,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李启龙“应战”了。
他带领着焊接团队从厚板焊接试验开始,测试不同电流、电压下的焊缝质量和物理性能,然后开展技工培训与技能比武,进行窄空间焊接实操演练。经过几个月、无数次的工艺试验,最终确定了可行的焊接工艺参数,成功突破高强钢超厚板的焊接难关,并顺利通过相控阵超声波检测。
近年来,李启龙带领班组相继攻克了“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马来西亚第一高楼——马来西亚吉隆坡标志塔等一批又一批国内外重难急项目的制造履约。同时,创造性攻克了锻钢件焊接工艺、冷丝复合埋弧焊技术等10余项焊接工艺难题。
“想到自己亲手焊就的一件件钢结构部件,从武汉出发,运送到四面八方,甚至漂洋过海,我内心有一种隐秘的成就感。”李启龙说。(湖北省总工会微信公众号)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