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老手艺、老艺术焕发新活力

文化中国行|古镇老街“守艺人”向美而行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4-05-08 10:18

【文化中国行】

原标题:老手艺、老艺术焕发新活力(引题)

古镇老街“守艺人”向美而行(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成露 苏墨

“莺歌燕舞花似锦,春回大地迎嘉宾。世人莫笑鲤鱼痴,最甜最美是人情。”日前,在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的临街阳台,越剧《追鱼》选段正在上演。阳台属于皇饭儿王润兴酒楼,这家老字号始创于1934年。

身着传统戏服的两位演员,在历史建筑空间里低吟浅唱,沉浸式的戏曲表演模式,让漫步在老街区的游人同时领略到建筑之美、艺术之美。

“非物质遗产与文化遗产相聚,像是一场奇妙的化学反应,这种融合更加有魅力。”身着汉服、头戴花簪的年轻人告诉记者,在老街区,体验老手艺、老艺术是“绝配”。除了原汁原味的“旧”,她还喜欢“新”的碰撞:“来一杯老字号的养生咖啡,也是不错的选择。”

厂房里办起非遗博物馆

一条清河坊,半部杭州史。这里自古就是杭州的商贸中心,非遗老字号品牌就有56家,各级非遗项目有26个,工艺亭30个,成为游人体验宋韵文化的好去处。

镇海楼下的南宋书房是许多网友标注的“必打卡”之处。这家以“宋”为名的书店不仅提供相关书籍,还提供点茶、香道、印刷等宋式美学生活体验。南宋书房总经理赵群伟告诉记者:“我们每年会举办大概200场各类活动,不少年轻人前来感受宋韵、认识宋韵,也主动地传播、传承宋韵。”

在杭州的桥西历史文化街区,手工艺活态馆内,游客可以一站式体验竹编、油纸伞、造纸术等近20项非遗技艺。此外,这条老街区还集聚了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工艺美术博物馆等4家博物馆。

承载老手艺的博物馆见证了杭州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1896年,通益公纱厂在此成立。新中国成立初期,大批厂房和配套设施相继建立,这里先后诞生了浙江麻纺厂、杭一棉、杭丝联等。这些老厂房、老仓库部分被保留下来,空间经过改造利用,变成了今天的博物馆、公共艺术空间等场所。

古镇来了年轻的手艺人

如何更好地传承这些非遗技艺?

4月25日,在南浔古镇,周倩和记者说话的同时,手里的剪刀并没停下。眼前一位戴眼镜的小伙儿,很快就被“复刻”在纸上。

“剪纸属于我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老一辈人慢慢老去,如果没有人传承,它就会慢慢消失。”周倩的手艺是从小跟外婆学的,大学毕业后从甘肃来到江南水乡南浔成家立业。千金剪纸技艺不打草稿,只要能看到的,就能够当场剪出来,而且速度飞快。周倩介绍,这些传统手艺在古镇的发展不错,游客很少见过现场即兴剪纸,觉得很神奇也很喜欢,这也为她的剪纸事业提供了持续发展的动力。

在吴兴小西街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创市集上,记者看到,湖州职业技术学院“遇见非遗”工作室的同学们穿着汉服,正在售卖自己制作的缠花、绒花,现场供不应求。

指导老师孟菲说:“我们致力于非遗技艺的研发和推广。在学员招收方面,工作室特别关注对国风有热爱的学生,同时也招收了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员,帮助他们掌握非遗技艺,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王晶晶的专业是软件技术,学习非遗技艺最初只是觉得好看,后来感受到非遗技艺背后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兴趣就坚持下来了。她目前做的是传统的缠花,尽管学习时间只有一年多,但王晶晶已经能够摆摊展示作品。“平常多练习,缠得就会平整又精美。”王晶晶开心地说。

老建筑和老艺术“活”起来

“万卷琳琅嘉业堂,鹧鸪溪上小莲庄。”在南浔古镇,静立着一座我国近代著名的私家藏书楼——嘉业藏书楼,其鼎盛时期收藏的书目达16万册、60万卷。

如何将书香文脉传下去?嘉业藏书楼管理人郑宗男接过父亲的班,成为一名古籍守护人。2015年起,南浔实验小学与嘉业藏书楼建立雕版印刷传习基地,让雕版文化走进了校园,目前已培养了200多名雕版印刷的小传人。

漫步嵊州崇仁古镇,越剧的声音蔓延街头巷陌。古戏台上,村民们正在表演越剧《孟丽君》,老腔调依旧婉转动听。“在嵊州,人人都会唱越剧。”导游“皮蛋”介绍,“老建筑需要有人住在这里才能得到更好地保存,老艺术也是这样,得有发自内心的喜爱才能传承下来。”

古镇的历史文化不仅镌刻在建筑中,也在土生土长的古镇人中代代相传。近年来,崇仁古镇引进了10家左右的非遗、文创项目入驻老台门,让老建筑和老艺术一起“活”起来。画家裘利东说:“古镇虽小,但永远也画不够、画不完。”

在清河坊,在崇仁,在南浔……一个个“守艺人”向美而行,使老手艺、老艺术在古镇老街焕发了新活力。

责任编辑:杨晶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