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生活生产双向发力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深圳特区报
2024-05-07 10:16

原标题:生活生产双向发力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是为生产活动提供保障服务的行业。深圳应抢抓发展机遇,加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发展,以高质量生产性服务业助力新型工业化。

今年3月,深圳召开加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抓紧抓细抓实抓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各类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瞄准融合化、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国际化、特色化方向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是衡量经济发展现代化、国际化、高端化的重要标志。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既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需要。深圳应该从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双向发力,培育具有深圳特色和优势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要以高质量生活性服务业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生活性服务业是满足居民最终消费需求的服务活动。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对服务的品质、体验、个性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深圳应加快生活性服务业的多元化供给,提升服务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推动人们的生活消费方式由生存型、传统型、物质型向发展型、现代型、服务型转变。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分类施策,多元供给。生活性服务业可分为基本公共服务、普惠生活服务和品质生活服务。深圳应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突出以“人”为核心,在不同层面完善政策,健全完善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财政补贴、税费减免、场地供给等工具的作用,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一老一小”等重点普惠性生活服务的供给,形成管理规范、布局合理、服务优质的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要素的核心作用,培育壮大文化、旅游、家政、社区服务等市场供给主体,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品质生活服务供给体系。

标准先行,保障品质。高标准是高质量的保障。深圳应加快推动健全完善教育服务、养老服务、家政服务、新型旅游服务、健康服务、文化体育服务、住房物业服务等重点领域的标准体系,并开展相关场景的标准化试点,加强生活性服务业质量监测、评价和通报,打造一批生活性服务业品牌。

创新发展,培育场景。依托数字经济优势和应用场景开展生活性服务创新。鼓励经营主体开展服务模式创新,发展无接触交易、智能结算、即时零售等创新模式。鼓励经营主体根据居民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创新经营品类,延伸服务链条,提供定制化服务。支持经营主体逆向整合各类数据资源,打造定制化服务模式,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以消费新模式、新业态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个性化、智能化的消费体验。

要以高质量生产性服务业助力新型工业化。生产性服务业是为生产活动提供保障服务的行业,贯穿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具有专业性强、创新活跃、产业融合度高、带动作用显著等特点,能够加快实体经济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促进产业逐步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深圳作为“中国工业第一城”,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方向。因此,深圳应抢抓发展机遇,加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发展,以高质量生产性服务业助力新型工业化。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全链条深度融合。顺应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规律,从价值链上中下游全面发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实现全链条的深度融合发展。强化基础性、源头性创新能力,突破价值链上游技术瓶颈。依托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强化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基础研究、公共基础研究服务的支持,加大资本、人才、科技信息、科技载体等创新资源服务的有力支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建设科技研发、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专业机构,强化专业生产性服务供给。加快模式创新赋能价值链中游提升。推动人工智能等科技应用与众筹众包等模式创新相结合,催生众包生产、社区工厂、工业互联等价值链中游的专业服务新模式、新业态,为先进制造业企业提供专业、高效、精准的生产制造、设备运维服务,提升制造业价值链中游环节的运营效率。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发展。稳步推进放宽金融、商务服务等领域外资市场准入,持续放宽外商投资项目核准范围,减少对外资企业开放业务的限制。以生产性服务业开放扩大市场范围、导入全球资源、深化分工合作,加强与生产性服务业发达国家的交流合作,积极引进研发设计、商务服务、营销品牌、咨询等价值链高端环节的生产性服务机构,改变“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国际化水平,带动产业链延伸和产业集群发展。

以平台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园区建设,以制造业实际需求为导向,聚焦发展研发设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金融、商贸、物流、会展等配套生产性服务业,形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格局。探索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母工厂”模式,以母工厂为载体进行技术研发、工艺开发、新产品试制、技术支持和员工培训,“母工厂”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规模化生产制造基地形成良好互动,进一步加快深圳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集聚化发展。

积极发展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鼓励研发设计和商务服务业等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加大对企业研发的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支持企业开拓研发服务领域,推动研发向技术集成、产品设计和工艺配套等领域拓展,促进研究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加大法律服务、会计和会展等商务服务业的发展支持,积极引进国际知名的机构落户深圳,提高深圳商务服务业的国际化水平和发展规模。

推动大湾区城市间协同融合发展。构建深港产业协同发展机制,推动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提升深港生产性服务业区域联动性和要素配置效率,充分接受香港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辐射。依托创新研发能力强、运营总部密集等优势,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纽带加快与大湾区城市间的产业对接,共同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面加强与大湾区其他城市产业深度合作,促进产业优势互补、紧密协作、联动发展、梯度布局,实现技术、管理、资本、市场、劳动力、产品等要素资源在大湾区的最优配置。

[韦福雷,作者系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财税贸易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王后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