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年轻人为何爱上了“听劝式旅行”?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2024-05-04 08:55

原标题:年轻人为何爱上了“听劝式旅行”?

“第一次来上海,很听劝!”“旅游我听劝!五一去广州!”最近年轻人中开始流行起“听劝式旅行”。不同于过去“网上找攻略,线下自由行”的出游方式,“听劝式旅行”主打一个毫无准备、随心所欲。人们临出行前在社交平台发布一条“听劝”帖,然后静静等待网友留下吃喝玩乐行的各种锦囊妙计:或是网友自己摸索的旅游攻略,或是帮人“避雷避坑”的贴心提醒,又或者是本地人给出的出行建议。

据《2023年度旅行趋势报告》显示,“听劝+旅行”相关笔记在过去一年同比增长了86268%,平均每篇听劝体笔记都会收到43.9条来自热心人的回复。

对于美景美食的追求,对于踩雷、掉坑的抗拒,构成了“听劝式旅行”走红的逻辑基础。不同于自上而下指导式的旅游攻略,劝告更多是过来人或本地人的经验之谈。

其诉求更为直接,就是要接触到更多独具当地特色的元素,发现更多不期而遇的美好,同时也尽可能规避别人走过的坑和吃过的亏,透过更真实的评论提取出更有价值的内容。这种切口更小、细节更丰富的“互助式旅游”,更像是网友们点对点的“游览指导”,让旅行变得更深度,更多元,也更具有“私人定制”的乐趣。

在这场旅行者与网友“共创”的旅行中,大家彼此成为对方的嘴替、眼替或是脚替。大家乐于主动求助和探索自己青睐的旅游方式,也愿意向他人分享自己的实用建议,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信息共享与即时互动的力量。一人提问、众人讨论,“听劝式旅行”的底层逻辑其实还是“提问互助”。无数个普通人之间的真诚探讨和分享,构成了基于共同兴趣的线上集体交流。每一条评论、每一个推荐、每一条提醒都有可能成为旅行者的独家记忆。

这也更加契合当下人们青睐的“轻社交”理念。网友间互无交集,彼此间不存在各种牵扯,这也就更利于大家客观理性地交流探讨。若建议被认可,互相都能收获极大的满足感,但建议没被采纳也无大碍,陌生人之间释放的善意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情感体验。这种基于信任的互动主打一个真诚和轻盈,也让旅行变得更加高效和温情。

不过如果只把“听劝式旅行”当作一种社交媒体上的集体行为,或许很难得出对消费市场有参考价值的判断。它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部分文旅市场宣传与游客需求间的脱节。游客往往渴望听到一些更真实、更具体的出行建议,但当前一些景点的文旅宣传要么不够丰富,要么充斥着“广告”滤镜,难以满足游客事无巨细的真实体验。

在社交媒体时代,即便是很小的城市,都有可能成为人们追求的“诗与远方”。“听劝式旅行”其实对各地文旅也是一种提醒,信息的真实性对于游客是很重要的元素,不妨建立健全评价体系,鼓励用户真实的体验分享,提升游客的信任度。(邢妍妍

责任编辑:王后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