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塑料化学循环综合性研究报告》发布,废塑料化学循环正成为国内外塑料污染治理新方向 - 财经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废塑料化学循环综合性研究报告》发布,废塑料化学循环正成为国内外塑料污染治理新方向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2024-04-24 15:49

原标题:《废塑料化学循环综合性研究报告》发布,废塑料化学循环正成为国内外塑料污染治理新方向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蒋菡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4月22日发布的《废塑料化学循环综合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废塑料化学循环正在成为国内外塑料污染治理的新方向。预计2035年如果化学循环利用率达到30%,可节约石油资源约1.08亿吨,相当于再造两座大庆油田。

今天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主题为“全球战塑”。当前,塑料污染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中国高度重视塑料污染治理。近年来,政府有关部门连续印发一系列政策文件,坚持塑料全生命周期治理,全面推动塑料源头减量、材料替代、规范回收和循环利用,不断加大塑料污染治理力度。

据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统计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产生废塑料6200万吨左右,回收量为1900万吨,较2022年增加5.6%,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一样,也遇到了材料化回收率难以进一步提升的发展瓶颈,迫切需要探索化学循环途径,以提高材料化回收利用率。

据该报告主要作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循环经济研究室主任张德元介绍,废塑料化学循环是指以废塑料为原料,采用化学方法将废塑料转化为一定比例的塑料单体以及副产其他化学组分,并进一步生产塑料及其他化工产品的过程。化学循环与物理回收是废塑料材料化循环利用的两大路径。从中国欧盟、日本等废塑料材料化回收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实践来看,资源化价值较好的工程塑料、中空瓶体硬质包装类塑料等基本能够通过物理方式实现了较好的回收利用,而占塑料产量46%左右的软包装类、膜袋类等低值废塑料则受产品特性制约,基本不具备物理回收的技术经济条件,普遍以焚烧或填埋方式处理。

2022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全球塑料 展望:经济驱动因素、环境影响和政策选择》指出,全球废塑料从2000年的1.56亿吨增至2019年的3.53亿吨,其中仅有9%得到材料化回收利用,19%被焚烧,约50%被填埋,剩余22%被弃置在无人管理的垃圾场、露天燃烧或泄露到环境中。

在业内专家看来,与物理回收相比,化学循环具有显著优势:化学循环具有广泛的原料适应性,能够将物理回收无法有效经济回收的低值废塑料和复合包装,甚至填埋场或自然界中历史堆存的废塑料进行集中回收利用,转化为与使用原油生产具有相同品质的塑料原料,实现塑料工业的闭合循环发展。

据测算,2023年我国废塑料约4300万吨被焚烧或填埋量,如果能将其中的50%能够实现化学循环,就相当于开发了一个超过6000万吨的油田;如果能够对现有10亿吨的存量塑料垃圾进行回收利用,相当于低成本开发超大规模的“城市油田”。

“预计到2035年,全球塑料产量将增加一倍,届时全球塑料年产量将达到7.34亿吨。如果通过化学循环,将全球废塑料回收利用率由目前的9%提高到30%,每年将新增循环再生塑料1.5亿吨,与废塑料焚烧相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300万吨,相当于节约石油资源4.5亿吨,达到欧洲2022年6.63亿吨的石油消耗总量的67.8%,产值将超过6800亿元。”张德元表示。

为此,报告建议:要明确废塑料化学循环战略定位,将其作为构建我国塑料污染治理体系和能源资源战略安全保障的重要组成,纳入塑料污染治理政策法规体系、循环经济规划和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规划,并作为应对塑料污染的核心手段。同时,明确将化学循环作为废塑料回收利用的重要技术路线。在产业布局上,将化学循环项目作为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优先在化工园区集中布局和运行管理,在碳排放指标、用能指标、用地指标上优先保障,不纳入“两高”项目管理,不受化工项目产能限制。

责任编辑:杨晶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