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

来源:新华日报
2024-04-20 13:59

原标题: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反映着我国经济由量的积累向质的突破转变的新时代的生产力现状。所谓“新”,是指对传统生产力的超越,代表着生产力的优化升级,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所谓“质”,是指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具有高效能的优势。

以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为内在支撑

科技创新是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动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塑造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因此,要以国家战略为导向,积极进行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赋能蓄力。

建立严谨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政策、资金补贴等方式,鼓励高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等开展创新合作与项目研究。同时,建立一套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的科技创新评价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此外,加大对基础研究的财政投入力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解决基础性、关键性问题,为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加大对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全力进行科技攻关,将高水平的科技要素转化为“看得见”的新质生产力。

以现代化的产业体系为依托载体

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时期,应深刻把握“先进生产力”这个本质,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面对全新的市场发展要求,积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运用技术、环保、质量标准等法治化、市场化手段,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坚定不移走好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处在科技和经济发展前沿,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不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未来产业。

以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发展动力

人是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能动主体。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归根结底依靠的是人才实力。新时期,应着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内在发展动力。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以支撑国家科技前沿的高等教育改革为突破口。一方面,赋予高校科研人员自主权,使其能够自主进行科研项目研究,增强高校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持续优化学科专业设置。特别是在应用型人才培养领域,要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推动高校教育成果更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此外,还需不断优化创新环境,科学构建科技创新容错机制,鼓励各类科技人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敢于自由探索、科学创新。

施娴丽 杨俊,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王后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