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变“丰收在望” 为“丰收在握”

来源:河南日报
2023-09-25 16:46

原标题:变“丰收在望” 为“丰收在握”

俗话说,三春不赶一秋忙。秋风送爽,丰收在望,广袤的中原大地即将迎来忙碌的秋收,一年一度的农业盛事如期而至——河南省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于9月23日举行,主题是“庆丰收、促和美”。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保障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在“端牢中国饭碗”这件事上,“河南粮”的分量一向很重。

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河南用全国十六分之一的耕地,生产了全国四分之一的小麦、十分之一的粮食。“河南粮”不仅面积大,而且产量高——2022年,全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5802公斤/公顷,而河南省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为6299.1公斤/公顷。

粮食生产是河南的一大优势,也是河南的一张王牌,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作为“大国粮仓”,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必须扛稳的重大政治责任。胸怀“国之大者”,聚焦“省之要者”,河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望迎接这场丰收。

今年入夏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国内粮食稳产面临一定压力。党中央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河南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千方百计稳住农业“基本盘”,大力实施秋粮增产夺丰收行动,毫不放松抓好田间管理,努力在高基点上实现粮食生产新突破。

立足打造全国重要粮食生产核心区,河南率先开展大规模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去年年底,河南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330万亩,为粮食产量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提供有力支撑。到2025年,河南将力争建成150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粮食产能达到1400亿斤。在农机应用方面,河南遥遥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河南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6.3%。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这是让中国碗盛更多河南粮的底气,也是经济大省勇挑大梁的担当。

通过项目资金补贴、提供优惠贷款和技能培训等方式,河南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全省已培育12.5万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服务小农户1575.9万户,高效节水滴灌、无人机统防统治、机械化收割等良技良法得到广泛应用。秋收在即,河南各地全力以赴,抓好以玉米南方锈病防控和“一喷多促”为主的秋粮田间管理,55个规模粮油种植主体单产提升项目县的药肥全部供应到位,18个省级秋粮专家指导组驻扎分包地区。

建设现代化河南,大头重头在“三农”,潜力和空间也在“三农”。向作风要保障、向金融要支撑、向土地要产量、向科技要未来,实现粮食生产的高质量发展,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跟着厨房调结构,盯着车间管田间,从“中国粮仓”到“国人厨房”,这既是骄人的成绩,也是发展的方向。

“庆丰收、促和美”,硕果累累的秋天总是令人无限神往。这是物质充足的有力保障,也是端牢中国饭碗的直观体现。眼下正值秋熟作物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仍需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秋粮丰收后半程,变“丰收在望”为“丰收在握”。(赵志疆

责任编辑:张苇柠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