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藏学校旧址开放三天接待观众3000多人次 - 旅游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蒙藏学校旧址开放三天接待观众3000多人次

来源:北京晚报
2023-03-31 15:14

原标题:蒙藏学校旧址开放三天接待观众3000多人次(引题) 

闹市中静静感受红色记忆(主题)

北京晚报记者 李祺瑶 方非摄

繁华的西单商业街人流如织,一派繁华。在西单大悦城对面,坐落着一座古朴的院落,这就是蒙藏学校旧址。谁能想到,百年前,一群民族青年从这里出发,开始在全国各地播撒红色的火种。如今,蒙藏学校旧址重新开放,通过一件件文物、一份份史料,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副馆长黄春锋介绍,旧址开放3天已累计接待观众3000余人次。

展厅成了党史教育课堂

进入展厅,一堂堂生动的党史教育课正在进行中。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的200余名学生通过丰富的文物史料,与革命先辈“对话”。

1

“共产主义在少数民族中的传播就是从这所学校开始的。”展板上的一句话,引导师生跟随一群先进民族青年的脚步,重温历史:1919年的老报纸刊登的消息,记录了蒙藏学校学生参加五四运动时的情形;黑白的照片、泛黄的档案,讲述了革命先辈李大钊、邓中夏、赵世炎对蒙藏学校青年的马克思主义启蒙和革命引导……

民大附中副校长魏立功讲道:“这里是中国第一所民族学校,也是播撒火种之地,乌兰夫、荣耀先、多松年等一批少数民族青年由此走上革命道路,在历史上留下了诸多光辉印记。民大附中也曾在这里办学,希望同学们回到学校,收获更多感悟。”

展柜里陈列的一组老物件引起学生们注意。这是革命烈士李裕智在蒙藏学校学习时使用的文具盒和学习材料——李大钊的授课讲义《庶民的胜利》。“我仿佛看到一群青年,聚精会神听课的样子。”民大附中高一学生阿拉毛说,“百年后的我们,将跟随先辈指引,获得一种向上的力量。”

用珍贵的文物激励后人

走进“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主题展”,420多张照片,280余件实物、文献、档案吸引观众驻足品味。

“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队旗是讲解员重点介绍的文物之一。80多年过去了,红旗的缎面上留下点点斑驳,但旗子上绣着的一颗五角星和中国共产党党徽依旧耀眼。“红军长征途中,经过了十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积极从各方面宣传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这一时期,各族人民群众也给予红军热情支援和帮助。”观众中,一位讲解员说,1935年5月,时任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与四川凉山彝族果基部首领小叶丹举行结盟仪式,称为“彝海结盟”,并授予小叶丹这面队旗。“1942年小叶丹遇害,他的妻子就将这面旗子缝进百褶裙的夹层中,直到1950年交给了当地的解放军。”

“这是红军与彝族人民之间革命情谊的生动见证。”观众赵勇对记者说:“展厅里的珍贵史料,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民族团结的历史。”

从早到晚,观众参观热情高涨,讲解员几乎不停歇。“我会用最真挚的情感讲好每一段历史。”讲解员陈美玲说,她和同事们准备了半年多,“在展览大纲的基础上,查阅了很多资料,学习中国共产党开展民族工作的历史,不断打磨、丰富讲解词。”

动静结合体验民族文化

作为全国首个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蒙藏学校旧址里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体验区打造了3D展映厅和情境体验厅。

中华音乐体验空间里,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表演者带来传统民族舞蹈。数字化舞台展示着各种民族乐器,观众可以通过触摸屏,现场聆听各种民族乐曲。记者聆听之后感受到一次听全56个民族的代表性音乐作品,欣赏民族乐器文化,这种动静结合的体验太有意思了。

在中华服饰体验空间,站在一块数字“穿衣镜”前,挥挥手就可以“试穿”各民族服饰。展览加互动的形式,不仅让历史“活”起来了,更为我们展现了各民族和睦相处、欣欣向荣的景象。

■开放时间:9时至21时30分(21时停止检票),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预约方式:观众可以提前7天,通过“北大红楼”微信公众号实名预约

责任编辑:郑鑫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