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把握历史耐心的辩证内涵 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全面把握历史耐心的辩证内涵 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来源:中国理论网
2023-03-24 12:00

原标题: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题)

全面把握历史耐心的辩证内涵 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主题)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历史使命任务的阐发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我们始终从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这里,“历史耐心”这一论述首次被写进党的报告中。简言之,“历史耐心”是要把正在做的关涉民族复兴的事情放到历史长河的大视野中去关照,既谋长远又干在当下,遵循历史规律的同时把握历史主动,并接受历史的检验,它是历史志气、骨气、底气的呈现。“历史耐心”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大历史观视野中把握历史规律,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智慧;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坚持和发展。 

一、“历史耐心”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坚持和发展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马克思又接着指出,“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这里,“保持历史耐心”可谓内隐而在、呼之欲出。众所周知,在马克思唯物史观视野下,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由一定国家或民族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所决定的。不同社会形态、文明形态的更替,本质上是一个充满着辩证否定、曲折前进的“扬弃”过程。即使是同一种社会形态、文明形态,其产生、发展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其中同样充满着各种矛盾斗争、风险考验,社会就这样在错综复杂的矛盾运动中波浪式前进、螺旋式发展着,所以,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一个矛盾运动的“缓慢”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另一方面,从辩证唯物主义来看,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会呈现两种状况:质变和量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需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这就需要历史主体有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对事关民族复兴的大事不能急于求成,要沉得住气,要对量的积累保持一定的耐心,反之则会欲速而不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等多种场合,多次强调要有“历史耐心”,正是对马克思历史观和辩证观的应用。新时代新征程党要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需要保持历史耐心,久久为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也绝不是一马平川、朝夕之间就能到达的。我们要常怀远虑、居安思危,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致广大而尽精微’”。 

二、“历史耐心”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智慧 

“历史耐心”被写进党的二十大报告,用来“警醒”全党全国人民,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不能急功近利,而应循序渐进、稳健推进。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基础上的现代化,我国人口规模达十四亿之多,超过西方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这一人口状况决定了我国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的艰巨性、复杂性,进而决定了全党全国人民在推进现代化过程中要保持历史耐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不是西方式两极分化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时期,如何着力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如何更好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如何更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都不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全党全国人民保持历史耐心,稳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不是西方以物为本、人受物奴役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厚植人们生活的物质基础,同样要夯实精神文化基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精神全面富有、物的全面丰富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需要保持历史耐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不是西方以对自然的掠夺、破坏为基础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不是西方殖民、掠夺式的现代化。我国要更好处理人与自然关系,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更好处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国际关系,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道路。 

所有这些都是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系统中的各个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有时还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在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全球大背景下,在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的状况下,要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都需要我们保持历史耐心。 

三、在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善于斗争中保持历史耐心 

首先,要坚定历史自信。历史是最生动的教科书,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史、百年党史、七十余年新中国史、四十多年改革开放史、新时代十年伟大历史变革史是我们坚定历史自信、保持历史耐心的现实之基。中国式现代化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在文化基因上,它深深扎根于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中,中华文明五千年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坚定历史自信的底气所在、力量所在;百年党史,波澜壮阔,成绩斐然,我们分别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四个伟大成就”为历史自信奠定了坚实的物质、道路、制度保障;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则为坚定历史自信、保持历史耐心提供了理论保障,毛泽东曾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其次,要把握历史主动性。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保持历史耐心并不意味着以牺牲历史主动性为代价,相反,保持历史耐心要以把握历史主动性,充分发挥历史主体性为前提,这是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具体应用;否则保持历史耐心就有可能转化为历史长河中的止步不前,沾沾自喜,最终演变为历史倒退的境况。把握历史主动性意味着要掌握历史规律。我们知道,社会历史运动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社会历史规律说到底是有目的的人的活动的规律,正如恩格斯所言,“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掌握历史规律虽然相对掌握自然规律较难,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掌握历史规律把握历史主动提供了理论指导,要学懂弄通悟透马克思主义,要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尤其要深化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认识,以对各种社会规律的掌握来稳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情形,我们尤其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观察和把握历史与当下,掌握历史大势,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思想指引。 

最后,要保持历史斗争精神。保持历史耐心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要以积极主动的历史斗争精神、奋斗精神,投入到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建设中去,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任务艰巨,道阻且长,放弃斗争精神只会一事无成,万业成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推进现代化的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只有斗争才是出路。对于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面对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唯有斗争、善于斗争才是对保持历史耐心的最好回答。从而,要发扬斗争精神,把握斗争规律,坚定斗争意志,把握斗争主动权,增强斗争本领,依靠顽强斗争奋写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发展新篇章。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1BKS194)、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20jyxm0213、2022jyjxggyj237)、安徽工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科学研究项目(21szkjszx005、21szkjszx001)及“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专题项目阶段性成果】 

(牛云芳 许屹山,作者系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安徽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安徽工业大学副教授,博士,安徽工业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苇柠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