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战线的“特种兵” - 人物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农业科技战线的“特种兵”

来源:中工网
2023-03-20 15:38

十年间,从退役军人到“土壤卫士”,完成这个巨大跨越的人是河南省中原科技创业领军人才、郑州市五一劳动者奖章获得者、国家微生物肥料技术推广站站长李明俊,拥有高级农艺师、高级土壤修复工程师、高级环境工程师等多项“头衔”的他,凭借自己对乡村的一片赤诚,成为农业科技战线名副其实的“特种兵”。

李明俊在田地里和农民交流 受访者供图

李明俊在田地里和农民交流(受访者供图)

“特种兵”的农业情怀

作为地道的农家娃,18岁时,李明俊前往新疆参军,并在那里度过了8年的军旅时光。

“在部队时,我们经常去帮农民种地收庄稼,深切感受到了农业种植的艰苦和不易。”当时,他就暗下决心,要运用农业技术,帮助农民改变现状、增产增收。

2014年退伍后,李明俊毅然选择投身到了农业之中。

但此后两年多的时间内,他几乎处处碰壁,技术壁垒、专业知识的局限性、专业人士的不认可都是他必须解决的难题,还有人频频质疑他做这件事的初衷:一个退伍军人,读的又是军事管理和法律学位,却跨行来干农业,何苦呢?

“我认准了这个行业,就一定会走下去。”李明俊说,当兵多年,部队赋予自己不服输、不放弃、不抛弃的精神底色。专业知识不够硬,他就去郑州大学进修管理工程学院的EMBA,去中国农业大学读博士,学技术、学管理、找专家、结交人才,不断增强自己的综合竞争力;为了找到创业方向,摸索如何解决土壤板结和修复问题,他在塑料大棚里一蹲就是两三个月,又走访全省110多个县、1180多个乡镇,写出15万字的调研报告,论证项目前景,终于找到了全力以赴的动力。

2016年,27岁的他注册成立郑州浩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身创业大潮。

“死磕”农业技术创新

“浩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以多功能微生物菌种技术为核心,专注于植物营养、土壤改良与生态修复的高新技术企业。”李明俊介绍。考虑到发展有机肥是形势需要,以及肥料对农作物生长的根源性影响,他决定将重心放在新型特肥和菌种的研发及应用上。

2017年,李明俊在山上承包了一片梯田,研究水果配方肥。但由于资金投入巨大,他只能卖掉了自家的房子和车子,勉强作为科研经费的支撑。终于,在经历无数次失败的试验后,李明俊带头研究的草莓配方肥大获成功。

“在这个行业,拥有绝对优势和竞争力的产品与技术是至关重要的。”李明俊说,要想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死磕”技术创新。

针对土壤普遍存在的重金属污染、板结、盐碱化、酸化等问题,李明俊带领团队经过无数次的艰难探索后,终于成功推出了有利于土壤修复的新型特肥,不仅能有效防止重金属对土壤产生二次污染,还对农作物抗病有显著效果。

如今,李明俊致力于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建立了120多亩科研试验基地,拥有自主研发的生产技术,获得5个国家颁发肥料登记证,以及3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

但在农业科技小有成就的同时,李明俊也发现,农业科技创新需要投入大量精力,但目前此领域从业者年龄普遍偏大,80后、90后的新生力量非常少见,一定程度上存在技术衔接上的断层问题。

“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加入到这个队伍中,做出高科技、高价值的农业产品。”李明俊说。

让科技为农民所用

“我是农民的儿子,吃过苦、受过累,最能理解农民需要什么。”李明俊表示,对黄土地的情怀,早已融入自己的血液中。

2021年,在他的带领下,郑州浩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组建了4个乡村振兴服务队,开展“乡村振兴万里行”科技助农公益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服务队成员用一年时间走访了全省100个县区,1000个乡镇,10000个农业合作社,每到一处,服务队都会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技术交流,为农民输送科普知识,并走进田间地头,针对性地解决农民所遇到的问题,提供精准的土壤改良方案等,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民,改良传统种植模式。

除此之外,李明俊还积极开展劳模、先进集体帮扶志愿服务活动,先后帮扶贫困户20户,受益人数125人,还为军人及军烈家属提供各类涉农服务1300余次,提供农技服务2万余次,帮助农户增产增收超过2000万元。

“想让大家跟你干,就得做给他们看,让他们有信心。”李明俊说,将先进技术送到农村,让农民能够增收,这是自己投身农业的初心。(王佳宁)

责任编辑:刘英杰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