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关注丨35岁的职场门槛,该打破了 - 时政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劳动者“中年危机”“年龄焦虑”引发代表委员关注,大家呼吁——

今日关注丨35岁的职场门槛,该打破了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3-03-10 06:36

【今日关注】

原标题:劳动者“中年危机”“年龄焦虑”引发代表委员关注,大家呼吁——(引题)

35岁的职场门槛,该打破了(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陈晓燕 郑莉 裴龙翔 王维砚 郝赫

“工作能力强水平比较高,经验也很丰富,只是因为年龄超过了35岁,在就业市场上处处碰壁。有一家企业最终同意招录他,但压低了薪酬水平,而他只能无奈接受。”

看到这样的新闻报道,上海熊猫机械(集团)有限公司采购经理李丰代表很不理解:“35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却遭遇就业歧视,这对劳动者不公平。”

多位代表委员注意到,在一些行业企业,劳动者超过35岁就面临求职难、流动难、晋升难、再就业难等现实问题,由此引发“中年危机”“年龄焦虑”等负面情绪。对这一就业歧视现象,代表委员们呼吁:打破35岁的职场门槛,让各年龄段劳动者都有施展才华的舞台。

35岁成了求职路上的一道坎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总工会办公厅主任吕国泉委员提交了相关提案,呼吁“打破35岁职场门槛,建设中高龄劳动者友好社会”。

事实上,35岁在不少行业是个带有分水岭意味的年龄。近期一项针对我国中年人职场生存状态的调研报告指出:除了一些企事业单位录用人员要求年龄在35岁以下,许多城市吸引人才的落户政策也要求35岁以下。在一些互联网新经济行业,如果劳动者在35岁前职位无法进一步提升,极有可能面临被裁员的风险,且被裁员后再就业困难重重。

李丰代表告诉记者,除了对年龄有特殊要求的岗位,他所在的企业招聘时一般只考察劳动者的能力与资质,但就业市场上对大龄劳动者的歧视确实广泛存在。他发现,有的企业甚至把求职者的年龄要求红线提前到30岁以下。

收割青春红利的“掐尖”方式不可取

为何35岁会成为劳动者求职路上的一道坎?

“一些企业认为35岁意味着工作热情和精力下降,习惯用收割青春红利的‘掐尖’方式,而忽视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人力支撑和资源经验储备。”吕国泉委员认为。

四川恒和信律师事务所主任李正国委员认为,由于之前我国具有人口红利优势,一些行业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导致用人单位变相提高录用标准。而我国反就业歧视的法律规制还不健全,缺乏实施细则,导致对包括年龄歧视在内的就业歧视遏制乏力。

“这一现象还跟超时加班有关。”李正国委员指出,部分行业盛行超时加班,对劳动者个人时间、身体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更青睐35岁以下的劳动者。“这种以透支劳动者健康为代价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应被制止。”

加大反年龄歧视就业立法和监督力度

吕国泉委员指出,当前,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退,老龄化日益严峻,延迟退休被提上议事日程,35岁的职场门槛与社会发展趋势背道而驰,极易造成就业市场内卷,人才浪费与断层,增加劳动者焦虑,引发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全国总工会2022年的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35岁~39岁年龄组职工中有54.1%担心失业,70.7%担心技能过时,94.8%感觉有压力,均是各年龄组中比例最高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代表委员认为,35岁的职场门槛违背了这一要求,侵害了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应予以破除。

许多代表委员建议,加大反年龄歧视就业立法和执法监督力度。应强化法律制度保障,明确就业年龄歧视判定标准,增加监管处罚可操作性,对各年龄段劳动者给予平等就业保护,要求用人单位不得将年龄作为招聘、晋升或辞退的红线。

吕国泉委员还建议,加强对中高龄劳动者的就业服务,特别是针对受教育水平偏低、技能单一的中高龄就业困难人员,推出更多帮扶措施。同时,建立畅通的职位晋升、岗位流通渠道,让各年龄段劳动者都有施展才华的舞台。“机关单位应发挥带头示范作用,推动形成尊重中高龄就业者的良好社会风尚和积极心理预期。”

(中工网北京3月9日电)

责任编辑:肖天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