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奋进新征程 当好主力军丨“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发明家,但人人都可以是创新者” - 时政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一线代表委员热议“大力培育创新文化”推动高质量发展——

两会聚焦·奋进新征程 当好主力军丨“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发明家,但人人都可以是创新者”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3-03-08 07:20

【两会聚焦·奋进新征程 当好主力军】

原标题:一线代表委员热议“大力培育创新文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引题)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发明家,但人人都可以是创新者”(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陈俊宇 陈华

“我们车间60多人,每年提交专利申请40多件。2022年整个集团提交专利申请6400多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就有4800多件。”全国两会期间,中国一汽集团首席技能大师、研发总院试制所加工中心高级技师杨永修代表自豪地说,“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发明家,但人人都可以是创新者。”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永恒话题。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培育创新文化,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为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尽展才华创造良好环境。

如何大力培育创新文化,为“人人都可以是创新者”护航,成为代表委员热议话题。

3月5日,在江苏代表团审议现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单增海代表就“坚定不移向制造业高峰攀登”发言。

“徐工集团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加大科研投入。220吨全地面起重机通过技术升级,关键指标已达到全球第一;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从62%提升到91%。”单增海代表在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很多核心技术是求不到、买不来的。”

“自主创新已经嵌入徐工的发展基因,成为企业搏击市场的‘通关密码’。我们倡导营造开放包容学习的创新文化,让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基因,持续攀登新高点。”单增海代表说。

大力培育创新文化,为了大国重器挺起“硬脊梁”,也为了生产一线的每一项工作。

“员工们的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都来自生产一线,关键在于实用,也让大家有成就感。”拥有18项国家专利的杨永修代表说,“集团搭建起了创新实践平台,全员岗位创新、劳模工匠技术创新、班组管理创新,大家搞创新发明的想法多、劲头足、积极性高。”

采访中,有代表委员讲了这样一个事例:为了营造人人参与创新的氛围,国家电网浙江电力绍兴供电公司开设“员工创新讲坛”,并在供电所和一线班组设立“基层创新论坛”,内容不做硬性规定,让论坛成为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平台。

“将‘善小’理念融入创新,完善管理办法,建立奖励机制,就能产生‘雪球效应’。各种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建议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铁西工厂厂长张涛委员说。

“员工们的合理化建议,因为立足本岗位、围绕问题、有用有效,广受欢迎。”张涛委员告诉记者,“公司每周都会收集员工的合理化建议,只要是有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质量,经过评优,就会上‘光荣榜’,并得到实实在在的鼓励和奖励。”

员工成就职业发展、实现更大价值,创新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培育。

张涛委员还告诉记者,近10年来,越来越多的一线员工成长为工段长。截至2月28日,华晨宝马有大约1600名段长,其中99.3%的段长都是经过公司内部培养体系,成功从生产一线员工成长为段长。还有超过800名生产员工成长为技术工程师,“这些一线员工的优势就是热衷创新”。

如何最大程度调动和保护员工创新创效的积极性?中车唐山公司首席技能操作专家张雪松代表建议:“发挥劳模工匠人才‘头雁’作用,推动更多企业设立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带动大家立足岗位学技术、提技能;大力推动职工创新创效成果推广转化,搭建职工创新成果交流、转化平台,建立员工创新创效成果库,促进创新创效成果转化。”

培育创新文化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有代表委员也指出,企业不能过于“心急”,下指标、定目标,这会使得一些职工对创新逐渐失去兴趣、远离创新赛道。

“为了完全形成千吨级起重机自主研制能力,实现我国原创、世界领先的重大创新,我们团队200多位中外专家、100多位高级技师十年磨一剑,终于攻克了7大关键核心技术。”单增海代表感慨,“十年磨一剑,没有公司的持续研发投入,没有良好的创新文化,是做不到的。”

“一步一个脚印才有了今天的初步成果。我们目前取得的成绩,都只是‘万里长征’走出的一小步。”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郭国平代表,有着同样的感受。在研发一线已工作20余年,他带领团队成功建成我国第一条量子计算机芯片生产线,“创新这条道路并非坦途,没有捷径可循,也急不得。培育创新文化,一定要意识到这一点。”

搭创新平台、给上升通道、给荣誉待遇,当下群众性创新活动蔚然成风。有统计显示,在2022年举办的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上,495项职工创新成果在线签订成果转化意向书,涉及总金额84.86亿元。

“鼓励创新,就必须宽容失败。”创新在山东豪迈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内蔚然成风,来自该企业的王钦峰代表介绍,企业的做法是,每一位员工和管理者必须尊重创新失败者,要理解、宽容和帮助。

“不要担心失败,是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培育创新文化的重要内容。员工只要肯动脑筋创新,就值得且应该鼓励。”张涛委员说。

(中工网北京3月7日电)

责任编辑:肖天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