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来源: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公众号
2022-04-07 15:01

  原标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重大论断,是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守正创新的理论发展进程、波澜壮阔的强国实践进程、自信自强的精神塑造进程而得出的重大结论,需要我们悉心体悟、仔细琢磨、悟得精义。

  一、以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真理力量,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是我们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进程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使守正创新的思想理论不断积累,最终实现从某个思想点的原创性突破到多个思想点的原创性突破,再到思想理论体系的整体性提升,且这一思想理论体系经受了历史、实践和人民的检验,引领实践创造了伟大成就。我们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在思想理论上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和当今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夺目的真理光芒。

  (一)用带原理性创新的一系列“明确”彰显真理力量

  《决议》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作了系统概括。与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的“八个明确”相比,主要的变化如下。

  一是把以前置于最后的“明确”作适当丰富和拓展,变成两条,分别作为第一个“明确”和第十个“明确”。第一个“明确”,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第十个“明确”,即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这两个“明确”包含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方面很多创新性的观点,体现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通过抓全面从严治党,把党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进而更好地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也就是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推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的战略考虑。在很多综合性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通常第一条讲党的领导,最后一条讲党的建设或全面从严治党,其间各条讲我们党如何从各个领域加强领导和进行战略部署,形成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首尾贯通的思想脉络。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的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九个必须”的根本要求,第一条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最后一条是“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二是增加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重大创新观点,即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这一个“明确”体现了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重大理论创新。比如,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新发展理念是指挥棒、红绿灯,是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这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是为了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是新发展阶段要着力推动完成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决断,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此外,其他部分还把“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等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纳入其中,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总起来看,《决议》概括的“十个明确”,每一个“明确”都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又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原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具标志性引领性的重大论断,彰显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二)用经过实践检验的一系列“思想”彰显真理力量

  我们从思想理论的原创性贡献这个维度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实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不仅要深刻认识“十个明确”,还要深入把握更高层面的一系列“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思想理论体系,内容覆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领域、各项工作,截至目前,在这一宏大的思想理论体系之下,已经形成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等具体领域的多个“思想”。而这些“思想”,每一个又涵括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从而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更加博大精深。比如,习近平外交思想有十个方面的核心要义:坚持以维护党中央权威为统领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增强战略自信,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坚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以深化外交布局为依托打造全球伙伴关系,坚持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坚持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持以对外工作优良传统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为方向塑造中国外交独特风范。由此可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思想”之中还有“思想”,“体系”之中还有“体系”,可谓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内在统一。展望未来,随着理论和实践深度互动的推进,还可能有更多成熟的“思想”得到正式命名。

  我们都知道,实践是理论创新的源泉,也是检验理论科学性、真理性的标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含的每一个“思想”及其理论体系,不是先验的规定,而是在实践中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经过实践的充分检验、得到人民群众高度认可后正式提出来的,都是在新时代相关领域“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螺旋式上升的进程中应运而生并递进发展的,打下了实践的深刻烙印,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

  (三)用指引前进方向的一系列“规律”彰显真理力量

  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真理之“真”最直接也最深刻的体现。我们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从深层次看,就是这一思想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新时代中国实际问题时,创造性地揭示了不同层面的客观规律,大大地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揭示了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对于指导实践具有重大指导作用。但必须看到,基本原理的正确,并不意味着已经穷尽了所有的普遍规律,更不意味着洞悉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全部特殊规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揭示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更多层次和细节,使马克思主义原理更加丰富、更加完备、更加精确。在宏观层面,揭示了统揽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协同推进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等的规律。如《决议》概括的“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就蕴含着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中观层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和战略指引,揭示了各领域的规律。在更为具体的层面,则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创新论断所揭示的规律,它们是结合实际最紧密、指导实践最直接的规律,是宏观和中观层面的规律在实践中的具体展开和演绎。比如,在推进新时代强军事业的实践中提出的“重视武器因素也就是重视人的因素”这一创新论断,指明了人的因素、武器因素结合得越来越紧密的发展趋势,这是对军队武器装备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的规律性认识。

  只要我们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一系列“规律”条分缕析、丝丝入扣地展示出来,就能发现和感佩其强大的真理伟力,就深感运用规律观察、分析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使得工作实践更有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就不得不叹服这一思想确实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二、以创造性回答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的实践力量,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新的飞跃的根本标准。理论上的新飞跃,不能只是理论逻辑上的自洽、自证,必须用实践上的大发展来实证、明证。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社会实践的新发展,要求马克思主义不断回答时代提出的新课题,使理论与时代同频共振,引领实践的发展进步。从这个视角看,判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否实现了新的飞跃,必须坚持实践导向、问题导向,用是否破解了前人未曾破解的重大时代课题为重要准绳。《决议》指出:“习近平同志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决议》提出的这三大时代课题,为我们从实践视角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提供了新的注解。

  (一)系统而深刻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

  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国情复杂而又有着深厚文明底蕴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老祖宗”的本本上没有给出标准答案,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难以提供现成的样板,只能依靠我们自己上下求索。穿越风风雨雨,几度绝处逢生、几度柳暗花明,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根本成就。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如何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是我们党必须回答好的重大课题。

  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处在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一个关键时期。从国际看,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并加速演变,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霸权主义国家不遗余力、不择手段、不计后果对我国进行围堵遏制,妄图迟滞甚至阻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从国内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世易则时移,时移则备变。”必须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寻求“金钥匙”,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赋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保持科学社会主义根本属性的基础上实现了重大创新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坚持“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使我们深化了对无产阶级政党领导这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认识,以及对社会主义本质论和优越性的认识;提出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使我们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在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同时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引领我们党将两大“布局”统筹联动、协同推进,带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提出“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引领我们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等等。这一系列重大原创性观点,意味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机贯通起来,既书写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篇章,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 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旗帜,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为科学社会主义新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系统而深刻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时代课题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但有的西方霸权国家按照自己的利益和价值观塑造世界,把自己的现代化标准作为凌驾于全人类之上的世界标准。如果谁真要按照他那一套标准去塑造自身,必然成为霸权的附庸,自己也不可能真正走向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和艰辛的探索,选择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推进现代化,独立自主开辟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先后解决了人民温饱问题、实现了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进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科学世界观方法论进行深远谋划和战略考量,作出当代中国由大向强发展的大设计,擘画强国复兴的大蓝图。在现代化目标上,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现代化特征上,提出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在现代化的各领域,提出建设科技强国、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等目标和路径;在现代化的保障上,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等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决摒弃“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决不通过向其他国家转嫁矛盾问题来实现自身的发展;同时也顶住霸权国家压力,决不简单照搬和复制特定发展模式,而是基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愿,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展望本世纪中叶,我国巨量规模人口将整体迈入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在世界现代化版图上将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将对世界历史和人类文明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三)系统而深刻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

  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如何实现长期执政,这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提出“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的理论,但囿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对于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政党长期执政,不可能提交完美的答卷。必须通过实践和理论创新来破解这一重大问题。

  夺取政权难,巩固政权更难。尤其是长期执政的政党,要在变化的时代条件下革弊鼎新,更是难上加难。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外部环境变化带来许多新的风险挑战,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长期没有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以及新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管党治党一度宽松软带来党内消极腐败现象蔓延、政治生态出现严重问题,党群干群关系受到损害,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受到削弱,党治国理政面临重大考验。

  习近平以强烈的忧患意识指出:“自从党成立以来,我们党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内部变质、变色、变味,丧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背离党的宗旨而失去最广大人民支持和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分析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研究解决对坚持党的领导认识模糊、行动乏力问题和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问题,以及一度出现的管党不力、治党不严问题,强调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明确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几年来,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和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消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确保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探索出一条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这说明我们党对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规律性认识达到新的高度。

  三、以有力引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不仅体现为思想理论上的大发展,还体现为精神力量上的大加强。拿科学社会主义来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扎根于中国大地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 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新中国成立 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 100多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8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在世界社会主义 500多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得来的,是在对中华文明 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早在 1938年 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要继承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的数千年的珍贵历史遗产,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这些重要论述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诞生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滋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不能只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层面的飞跃,还应当体现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层面的飞跃。《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这一论断不仅明确指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的重要地位,也高度概括了其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的重要地位。

  (一)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增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

  在漫长的发展实践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将内心呼唤、价值立场、精神风骨、特质禀赋寓于文化创造之中,铸就了辉煌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检验和矫正、“过滤”和“筛选”,在“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的辩证扬弃中激活其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其中的思想精华和有益成分,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获得文化的鼓舞和精神的支撑。毛泽东深刻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习近平进一步指出:“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突出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引领全党全国人民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明确要求“深入挖掘阐发传统文化精髓、构建中国文化基因理念体系、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在习近平的亲力推动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赓续传承中发扬光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涌动起“最有理由”的自信与自豪。

  (二)在引领全党全社会继承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中增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

  我们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精神文化层面的飞跃,就不能忽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革命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一段时期以来,有人认为,我们党已经从“革命党”转变成了“执政党”,现在只是“执政党”而不再是“革命党”了,还有的甚至将“革命”视为“左”的代名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与马克思主义革命党的辩证统一,把革命文化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要求“继承革命文化”,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近年来,习近平对秉承革命前辈的遗志和精神极为珍视,瞻仰革命纪念地的足迹遍及神州大地,讲述先辈先烈的故事至诚走心,引领全党同志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必修课、常修课,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党内学习教育,经受深刻的思想洗礼和严格的党性锻炼,修好党性修养和党性教育这门共产党人的“心学”,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全社会日益形成良好氛围,红色故事广为传诵,红色旅游成为时尚,红色传统焕发时代光芒,人们在感悟革命历史中接受精神洗礼、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前进力量。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也正处于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社会继承革命文化,焕发革命精神,以“咬定青山不放松”“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定力,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迎接一切困难和挑战,征服新的“雪山”“草地”,闯过新的“娄山关”“腊子口”,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三)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增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

  我们强调的文化自信,就是对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有机整体的自信。在波澜壮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骨神韵、革命文化的刚健激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兴盛,共同铸就了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我们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精神文化层面的飞跃,就还需体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论与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文艺工作座谈会、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等一系列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激浊扬清、廓清是非、校正导向,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铸魂育人。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来抓,出台《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推动实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分解出30多项重点任务逐一抓好落实,“在人的心灵里搞建设”,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高度重视互联网这个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健全互联网领导和管理体制,坚持依法管网治网,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让大流量澎湃正能量,把互联网这个敌对势力妄图扳倒中国的“最大变量”转变为中国人民强心固魂的“最大增量”。亿万中华儿女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旗帜下,共同铸就实现中国梦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中国脊梁”的钙质越来越多,为强国复兴的历史进程注入不可逆转的强大精神力量,“东方醒狮”正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精彩演绎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雄壮活剧。

  我们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因为这一思想“以中华文明为源头活水,从 5000多年璀璨文明中承继人文精神、道德价值、历史智慧的精华养分,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融会贯通起来,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典范”;是因为这一思想极为珍视党和人民革命实践的伟大创造,赓续中国革命事业的精神遗产和文化传承,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革命精神、品格情操和价值诉求,凝炼和传承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引领全党全社会弘扬革命者的奋斗精神;是因为这一思想引领全党全国人民大力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面向世界倡导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使先进文化得到广泛传播、主流价值得到全面弘扬。

  社会大变革的伟大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也一定是马克思主义繁荣发展的时代。回望 100年来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特别是近 10年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壮阔历程,我们深深感叹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今天,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就继续给党的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劲动力和广阔空间。我们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回答时代之问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作者:刘光明,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王后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