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进行时】“产改”为“二次创业”高质量赋能 - 就业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不断拓宽职工成长成才通道,广泛搭建提素创新平台载体,充分调动产业工人干事创业热情——

【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进行时】“产改”为“二次创业”高质量赋能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2-01-11 07:30

  【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进行时】

  原标题: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不断拓宽职工成长成才通道,广泛搭建提素创新平台载体,充分调动产业工人干事创业热情——(引题)

  “产改”为“二次创业”高质量赋能(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郝赫

  日前,我国发电工控系统“卡脖子”技术迎来新突破:依托我国首套全国产化分散控制系统(简称DCS),百万千瓦机组实现电厂范围DCS/DEH(汽轮机数字电液系统)一体化控制。DCS是火电厂的“大脑”,2020年,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能)投用自主研发国内首套100%全国产化睿渥DCS,标志着我国发电领域控制系统实现完全自主可控。

  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华能拥有51家二级单位、460余家三级企业,职工13万人。从研发到实验、从攻坚到创新,DCS全国产化背后,是华能各方技术人才队伍坚持不懈攻坚克难的身影——西安热工院开展科技创新劳动竞赛,推动优秀研发团队顺利完成系统应用、超额完成专利申报任务;浙江玉环电厂实施“青年人才成长工程”,以“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合力攻坚,助力DCS示范应用提前完成,团队成员半数以上得到晋升……

  “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越来越取决于广大劳动者素质特别是产业工人队伍的素质。”华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推进会上的一句话,点出了华能全面开启“二次创业”的重要一环——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充分调动产业工人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潜能,为企业发展源源不断赋能。

  “双通道”晋升机制让职工立足岗位成才

  2021年8月,华能北京热电厂运行部的崔永军拿到了一张新的聘书——汽机运行副主任技师,这意味着他从一名运行值班员走上了技术管理岗位。此次和崔永军一样通过技术技能职务聘任得到晋升的还有10名专业技术人员,他们以多年积累的精湛业务能力和履新的管理职责,坚守在首都冬季保电供热的一线。

  “拓宽产业工人成长成才通道,能有效激发一线职工内生动力,也是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保持人才高效输出的重要保障。”华能董事、党组副书记、工委主任王森说。

  为此,华能聚焦职工职业发展中的“独木桥”“天花板”问题,深化“双通道”晋升机制,打通了行政岗位职务序列和专业技术技能职务的横向转换通道,同时关注职工的责任和综合素质、专业特长和业务素质,并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淡化学历要求、强化技能贡献、建立绿色通道,完善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机制,拓宽技能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之前岗位晋升要等年限,但现在通过‘双通道’晋升,让我们这些年轻人安心立足岗位提高技能,以出色的业绩实现多种职业发展。”33岁的北京热电厂检修部安思远,凭借多项发明专利和团队管理能力,在2020年的积分制评选中脱颖而出,获评高级工程师。

  天津杨柳青热电厂制定《青年成长成才管理办法》,针对青年人培育期、成长期和成才期的不同特点进行详细规划,明确了五类成才途径和平台;吉林分公司建成“H”型人才成长通道模式,推动选拔使用、考核评价、优化配置、激励保障、培养开发“五位一体”的多通道管理体系建设;江苏公司推出“凡达到高级技术等级人员可享受相应岗级待遇、凡获评技术技能专家称号的人才可享受高一级的岗级待遇”等举措。

  目前,华能32家二级单位、185家基层企业已开展“双通道”制度建设,已有2000余人通过技术技能职务聘任得到晋升。

  在竞赛中激发创业热情

  2021年“七一”前夕,华能又一个自主研发的全国产系统启动试运行——中国华能新能源智慧运维系统。该系统接入华能各新能源区域集控中心数据,实现了千万点生产实时数据秒级处理。这也是目前国内接入新能源场站装机规模最大的数据平台系统。

  这一系统运营机构技术部门独当一面的专家,是在华能“名气不小”的那红宇。2015年,从火电转到风电才5年的那红宇,在全国电力行业第二届风力发电运行检修技能竞赛上一举夺冠,成为全国风电行业的技术“状元”。“业精于勤”,那红宇抱着这样的信念,一步步从一名普通一线检修工,成长为风电领域技术专家。

  以赛促学、以赛促训。在华能,劳动和技能竞赛已经成为一线技术人才脱颖而出、建功立业的大舞台。多场集团级竞赛带动各单位广泛开展各类技术比武、竞赛活动,每年吸引4万余人次职工参与,涌现了一大批素质过硬、技艺高超的行家能手,其中包括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2人、中央企业“百名杰出工匠”2人、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12人、全国技术能手20人、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12人。

  与此同时,围绕绿色转型、科技创新、能源安全等国家重大战略,华能还组织开展了如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建设、新能源装机8000万千瓦绿色发展工程、陇东能源基地建设等全国重点行业劳动竞赛,极大激发了职工创业热情。

  在劳动和技能竞赛的巨大推力下,2021年上半年,新能源产业以17%的装机占比贡献了电力产业55%的利润,效益支撑和抵御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石岛湾核电建设调试换挡提速,顺利完成双堆热试、核燃料首次装料;西藏派墨公路历时近7年建设全线连通,比预计提前228天。

  多载体汇聚提素创新能量

  两年来,华能有一组数据引人注目:基层企业共创建280余个职工(劳模、创客、工匠)创新工作室,各单位培训技能人员超16万人次,职工技术创新成果数量年均增长38%……数据背后,是华能搭建多重载体,培优育强高素质职工队伍,不断推进“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

  ——深化特色工作室创建。各创新工作室集聚技术尖子、岗位标兵、创新能手,充分发挥技术技能人才“传帮带”作用,已成为华能孕育创新成果、培育工匠人才的摇篮。2021年,华能整合了41个省级和87个集团级创新工作室资源,组建火电、新能源、核电、水电等12个跨区域、跨企业、跨行业的职工创新工作室联盟,开展221项攻关(转化)项目和49项联盟活动,实现合作攻关、成果转化、研发实践、人才培养。

  ——实施“一体化”培训。通过建强培训基地、网上平台、精品项目、专家团队,华能打造全链条、一体化职工培训体系,近3年相继投入资金2500余万元,推进12个集团级实训基地(室)专业化建设,举办集团级生产技能培训班78个;网络学院开设1.4万门在线课程,开办各类培训班1.25万个,学员超10万人。

  ——持续深入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华能不断深化“五小”、小组攻关、合理化建议等职工创新体系建设,每年征集评选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并加强成果转化应用,成果数量和质量逐年提升。2019年以来,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获上级表彰155项,两年累计同比增加76%。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改革。华能与高校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采取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的模式,为海上风电发展、智慧运维等新兴产业加快培育紧缺型技术技能人才。

  “适应新形势,打造新优势,人才是前提,培养是关键。华能正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责任担当、更实的举措加快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清洁能源企业提供强大人才支撑。”王森说。

责任编辑:李方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