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32岁的同济大学副教授庄晓莹摘得德国“索菲亚奖”
//www.workercn.cn2015-10-12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庄晓莹。

  白衬衣、牛仔裙、红凉鞋,步伐轻盈;皮肤白皙,眉眼清秀,宛若初秋天空的一朵云。

  同济校园,周二下午3点10分。刚刚用英文给学生上完一节力学专业课的副教授庄晓莹,就这么生动地站在我们面前。

  如果没有人介绍,你大概不会将眼前这个年轻女子与“土木工程”“优秀学者”联系起来。

  就在前不久,2015年德国洪堡基金会“索菲亚·科瓦雷夫斯卡亚奖”获奖名单揭晓,庄晓莹获得了总额高达165万欧元的研究资助。索菲亚奖由德国联邦教研部和洪堡基金会联合设立,每两年颁发一次,面向全球3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科学家,获奖者可以创立并领导自己的研究团队和实验室。庄晓莹是该奖2002年设立以来第一位工程领域的获奖者。

  看到设计建造南浦大桥的工程师能够把蓝图变成现实,我觉得他们很了不起

  穿行在草木葱郁的同济校园里,庄晓莹显得十分自在。在校园东北角,她告诉我们:眼前土红色的8层楼就是“我们的岩土楼”。之后,她细数着岩土系的专业方向、老师和实验设备,语气中含着自豪。毕竟,岩土系是她2001年考进本科至今停留最久的地方,也是国内土木工程领域响当当的名系。

  庄晓莹的办公室在七楼,天气好时,抬眼就可以望到陆家嘴那几幢上海最高的摩天大厦。当初,她对土木工程研究的兴趣,正始于眼前这些拔地而起的万丈高楼。

  “上世纪90年代上海的基础设施发展很快,杨浦大桥、南浦大桥都在建设当中。那时候上海有一个很火的广告,广告中有一段歌词‘城市的高度,它越变越快……好日子好时代’,每每听到时心中就会充满无限豪情。尤其是看到设计建造南浦大桥的工程师能够把理想绘于蓝图,变成现实,我觉得他们很了不起,也想为家乡的发展做点事情。”说起当年的选择,庄晓莹眼睛里闪着光。

  彼时,庄晓莹在市三女中读书,目睹了上海日新月异的地貌变化,一心想和这座城市一起成长。于是,她不顾家人反对,选择了同济大学的土木工程学院。

  不过,读到大四那年,庄晓莹第一次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工程设计并不仅是描绘蓝图并实现它,其间需要作出很多妥协。这个领域的研究已经太成熟了,似乎没有多少个人发挥的空间。”幸运的是,硕士阶段的导师朱合华给了她更开阔的研究视野:“很多具体工程项目虽然在工艺上实现了突破,但理论方法滞后,问题远未解决。”她的硕士论文《岩石边坡稳定性分析无网格法研究》,就是将数学中的方法应用到工程材料稳定性分析领域。这是一个新的契机,开辟了她此后10年的研究道路。

  硕士毕业之后,庄晓莹得到来自英国的全奖支持,远赴杜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获得了每年仅有一篇的英国计算力学领域优秀论文奖以及欧盟的优秀论文提名。2010年,她获得杜伦大学博士学位,第二年开始在挪威进行博士后研究。2014年,完成博士后研究,庄晓莹回国受聘同济大学副教授。

  从小,庄晓莹就喜欢数理化,欣赏男生间富有逻辑性的谈话,算“24点”总比别人快。导师朱合华评价她“有悟性”:“她刚进入这个领域三四年,但是领悟得比一般人快很多”。

  土木工程本质上是民生工程,是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

  “你们是不是觉得搞土木工程研究的人都又土又木?”她笑着问我们。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