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刘芳:勇敢绽放的“山菊花”(图)
//www.workercn.cn2017-03-02来源: 劳动时报
分享到:更多

  勇敢绽放的“山菊花”

  ——访全国“五一巾帼奖章”获得者盲人女教师刘芳

  3月1日,刚刚获得全国“五一巾帼奖章”的贵阳市白云区第三中学盲人女教师刘芳,在京接受表彰后准备返程。

  在登上火车的前一刻,一位北京的工会干部自己赶来为刘芳送行,她紧紧握住刘芳的手,感慨地说:“您讲述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我!向您致敬!”

  2月2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先进女职工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上,全国“五一巾帼奖章”获得者、贵阳市白云区第三中学盲人女教师刘芳的发言,让在场的很多人潸然泪下。

  “残缺是我永远的名片,微笑却是你镀金的请柬。请给我一个饱含深情的拥抱吧,我就是你心里那篇明媚的天……”在听完刘芳自己创作的诗歌后,全总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李玉赋主动与她握手,他特别点赞刘芳写的这首诗:“有思想性,有文学性。我很感动。”

  说起刘芳,有人称她为“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试想,如果可以改变,有谁不想多看看这多彩的世界?

  1997年,刘芳患上视网膜色素变性,发病率只有百万分之一。医生说:“不久的将来,你就是个盲人。”

  此后十年,她一直不愿接受这个现实。但现实是她的视力一年比一年模糊。2001年,她读了最后一本纸质书,是《笑傲江湖》;2006年,她看到最后两个字,是写在课本封面上的“语文”;2007年,她完全被黑暗包围。

  在与命运抗争的过程中,刘芳开始慢慢释然:“哭也是一天,笑也是一天。生活不能改变的话,就改变生活的态度。”

  刘芳在她的小说《石榴青青》自序中写道:“从光明走向黑暗的是我的眼睛,从黑暗重新走向光明的则是我的心灵。”

  她毅然地回绝了校领导对她“病退或休息”的建议。

  如今,初见刘芳的人都感到惊奇,怎么看她都不像个盲人。在家,她扫地、洗衣服、倒开水冲咖啡、炒菜、在跑步机上锻炼,动作熟练得几乎与常人无异。借助盲人软件,她发短信比很多明眼人还快。在学校,她可以独自下两层、27级楼梯,转5个弯,轻松找到公厕。

  然而在这背后,刘芳不知经历了多少次绊倒、磕伤、撞墙……现在她小腿上还满是青一块紫一块的伤痕。

  对她来说,放弃三尺讲台,远比失明更痛苦。而一个盲人要想留在讲台上,无疑要付出超过常人几倍的努力。

  为了教好书,刘芳请同事和学生帮忙,把初中三年的文言文全部背了下来,其他重点、难点也一一记牢,把几大本厚厚的讲义全都装在了心里。视力越来越差,课却讲得越来越精彩。

  她将作文评改从办公室搬到了教室,让学生朗读作文,她和全班同学一起即时点评。这不仅克服了视觉弱点,而且一举多得,让每个学生都受到了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训练。即时点评,对老师的脑力、心力都是挑战,刘芳满面春风地迎接挑战。

  令人称奇的是,她的班级成绩不仅没有退步,反而教出了两个语文单科中考状元,在白云三中至今无人超越。

  从2008年起,刘芳开始了一份开创性工作——心理咨询。那时,贵州农村学校的心理辅导基本是空白。白云三中地处城乡接合部,青春期与社会转型期交织,千余名学生心理问题丛生。

  刘芳把自己的工作概括成四个字——用爱倾听。在她建立的“成长档案袋”中,学生塞进了各种各样的纸条,把不愿告诉别人的“秘密”向刘芳倾诉。

  几年来,刘芳做过近300场励志报告和师德讲座。

  身体的残缺挡不住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挡不住我追求理想的步伐。现在刘芳的工作丰富多彩,在学校,她开办了校园广播站;在乡村少年宫,她开设道德讲堂;在社会上,她参加了道德模范志愿团,在需要的地方做公益活动,经常带着小说做读书会,做小说义卖,生活因此更有意义。

  刘芳微笑面对、用爱倾听,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正如她在发言中说的那样:“如果命运给我一场灾难,我也要在废墟上开出一朵勇敢的小花! (记者 黄茜)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