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田霞:最亲农行信贷员(图)
//www.workercn.cn2014-12-08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2014年1月12日是田霞最难忘的一天。那一天,她成为了CCTV2013年度三农人物。评委给她的颁奖词是:“有情不惧路远,最亲农行信贷员!”这句话概括了她的生活,却无法尽显她的故事。

  一

  田霞出生在山东一户农家,在14岁时随父母支边到甘肃迭部。迭部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南部,白龙江上游,是一个半农半牧的贫困县,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这里蓝天如镜,草原如茵,令人神往,却也高寒缺氧,气候恶劣,让人胆寒。当地牧民说:“这里的气候糟糕得连牛羊的成活率都比较低”。

  1987年,甘南农行招柜面工作人员,田霞兴奋地报名参加考试,在上百名报考同龄人当中,以笔试第一的成绩走进了农行。

  田霞非常珍惜自己的工作,在藏区长大的她,太了解藏区金融服务的匮乏了:海拔3000多米的村庄,很多阿妈一辈子都没有下过山,没有去过县城,好不容易攒下的一点钱就压在炕底下,常常是,柴火烧热了炕,血汗钱也被烧焦了。

  不过,田霞遇到的第一个拦路虎却是语言关。尽管她能听懂写简单语言,但是要想深入与藏族兄弟交流,谈业务,解释政策,讲解三农业务,就远远不够了。“要能学好藏语,我就能和当地农牧民打成一片,了解他们需要什么,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对农行有什么要求。”她想。

  田霞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努力学习藏语。她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三年内学会藏语,更好地为当地群众服务。为学好藏语口语,她虚心向身边的藏族同事和农牧民请教,对着口型勤练,对着镜子常练。为了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田霞大胆地与当地农牧民说藏语,几年下来,她的藏语口语已经有模有样了。

  在银行工作,光能听得懂看得到不行,还要熟悉当地情况,有一颗全心全意为藏区农牧民服务的心。如何圆农牧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梦想呢?田霞陷入了沉思,也下定了决心,要做群众满意的贴心人、致富路上的引路人,让藏区的广大农牧民享受到农行优质金融服务,为他们在致富路上点亮一盏明灯,照亮他们通往幸福美好新生活的前程。

  二

  早些年,农行还没有汽车,田霞就和同事们骑着自行车,揣着干粮,带上一个铁皮水壶,沿着湍急的白龙江,在山里一走就是一天。谁家要存款,谁家要取钱,谁家想贷款,他们挨村挨户了解情况。山上林木茂盛,藏民的木屋掩映在丛林中间,根本无路可走,他们就把自行车扔在路边,手脚并用爬上去。上山还好,下山时脚下直打滑,走上几趟鞋子就被杵穿帮了,一年最少得穿坏五六双胶鞋。

  2009年初,田霞第一次走访到电尕镇谢谢寺村塞闹西让家的时候,西让一家7口还住在最原始的藏居里,木板搭的框架,草灰涂的墙,木屋一层养殖牲口,猪、牛和3个孩子在门口的泥泞中滚成一团。二楼住人,老人睡在露着棉絮的破棉被里,因为没有像样的衣服,来了客人钻在被窝里不出来。

  西让尴尬地搓着两只大手:“我有地,有力气,可家里负担重,让老婆孩子跟着我受罪……”田霞二话没说,跟着西让去看了他在村里分到的林地,看了西让家养的牲口,再看看这个小伙子,对他说:“只要你真肯干,钱的事,我帮你想办法。”

  没有固定收入,没有抵押资产,田霞帮西让联合10家农户搞起了藏羊育肥合作社,每5户为一组相互担保,一共贷到50万元贷款。

  贷款头年,藏羊育肥合作社买了380头藏羊、150头牦牛,田霞建议西让把自己几乎没有收成的麦地用来种苜蓿,还带来县上的畜牧专家指导牛羊防疫。第一批牛羊出圈时,她又带来了在附近临夏县牛羊肉批发市场的经纪人老马,西让做成了他人生中的第一笔生意,赚到了5万元,分到每家就是5000元。

  年关时,10家农户一合计,赚到的5万元大家一分都没拿走,全部投入了合作社的再生产,雪球越滚越大,如今,西让牵头的合作社已经有500多只羊、400多头牛,户均年分红6万元。

  现在西让最高兴的事就是拽着田霞进他家坐坐,窗明几净的新居,孩子干净整洁的衣服,老人灿烂的笑脸,让这个刚过而立之年的男人挺直了腰杆。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