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张爱玲:她的凉薄夏志清最懂
//www.workercn.cn2014-10-13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张爱玲常被人评说“凉薄”。最近阅读《张爱玲给我的信件》,让我对这一说法有了另一层的领悟。

  1961年,文学评论家夏志清在其著作《中国现代小说史》中专章讨论张爱玲,将她誉为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使公众重新注意到了张爱玲这位40年代的旧上海女作家。“张学”的奠基人,首推夏志清。1963年~1994年,夏志清与张爱玲保持了30余年的书信来往。这批书信后由夏志清收录、编注,结集成书。

  其中张致夏信118封,夏致张信18封,其中32封为首次面世。书中的很多图片,是张爱玲的信件手稿,还有明信片和圣诞卡。张爱玲的信件,加上夏志清的按语,大致能够还原出信中提及事情的来龙去脉。

  张爱玲在美国的生活是相当拮据的,且家庭婚姻不幸福,张爱玲的个性便愈加孤僻,鲜少与人交往,许多不得不与外界打交道的事情,她就只好托付给几个知交。张爱玲对夏志清是极其信任的。《海上花》、《半生缘》的翻译、《红楼梦》的研究和皇冠的出版事宜及文稿纠纷、寻找短期或长期工作,张爱玲都写信给夏志清要他帮忙。夏志清倾听她的烦恼,解决她的难题,不辞辛劳为之奔走。

  譬如张爱玲任职加州大学一事。张爱玲做得很不开心,且和主管陈世骧闹了矛盾,作为推荐人的夏志清想必相当尴尬。夏志清对此解释:“他(陈世骧)只看到她行为之怪癖,而未能欣赏她的文学天才和成就,去包涵她的失礼和失职。”有才华的人,很多都是孤傲的,不谙世事的,因为他们敏感脆弱,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张爱玲的冷眼,张爱玲的凉薄,正是成就张爱玲文章特色的必要条件,而夏志清无疑是相当明确地意识到这一点,并尽其所能地保护张爱玲的本色。

  晚年的张爱玲,更是陷入厌世避世的灰色心境而不可自拔。夏志清更多关注的是张爱玲的健康状况。他多次写信提供灭虫的方法,督促张爱玲去检查身体,又托朋友去看顾张爱玲,对于张爱玲的关怀溢于言表。夏志清怜惜张爱玲,说“她太苦了!”这种始终设身处地为张爱玲着想的朋友,也许不止夏志清一人,但夏志清绝对是最能理解张爱玲、最不计较利害得失的人。

  观《信件》,张爱玲的语气是矜持的、有距离的。“我对不知己的朋友总是千恩万谢,对你就不提了,因为你知道我多么感激。”唯独这句话,不经意卸掉了盔甲。不凉不薄。醇厚芬芳。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