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农民工-正文
新生代农民工“幸福的烦恼”(图)
//www.workercn.cn2015-11-17来源: 中工网——《天津工人报》
分享到:更多

  精打细算每月收入和开销张磊摄

  业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

  拿到新款手机自拍

  日前发布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将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有同等权利和义务。农民工话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可以预见,未来一定会有更多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安家落户,逐步融入城市之中,但身份认同难、收入水平低、教育程度低等因素仍制约着这群“80后”“90后”的城市梦。近日,记者走近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倾听他们追寻幸福之路上的烦恼。

  精打细算愁房贷

  “前不久,我刚刚贷款买了房,价格比较适中。这是我到天津生活以来,最大的一笔投资。”三星高新电机公司操作工高秋娟对记者说。24岁的高秋娟与丈夫老家在甘肃,两人都是典型的新生代农民工,她们来津工作3年,在津南区有了自己不大的房子。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自己花钱买房,是一件颇有幸福感的事。但是,高秋娟的烦恼也随之而来。

  “我们两口子在天津的工作很稳定,想要在此安家的愿望很强烈,不过单靠自己攒钱还房贷,真的不容易。您看,我这个小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生活费、水电费、电话费等,再加上每月两千多元的房贷,经济压力真的不小。”高秋娟说,“如果不是贷款买房,我们本可以过得挺宽裕。现在只能还清贷款后再要孩子,因为有了孩子开销更大。”

  高秋娟特别提到,每次和丈夫回老家,村里人都会投来羡慕的眼神。“看高秋娟小两口,进城以后工作稳定,现在都有了自己的房子了。”每当听到这些话时,她就感到特别骄傲,觉得付出再多努力也值得。■记者观察与老一辈农民工不同,新生代农民工的追求目标大都不是攒钱返乡,很多人想通过买房安居的方式真正成为“城里人”。但是,房价与收入之间的落差让多数人望而却步,即使有的农民工每月结余比例较高,一旦选择贷款买房,其他的消费也都会被压到最低。

  节衣缩食为“面子”

  “我这部手机去年刚买不久,外观上没有划痕,能不能折旧一下……”在红桥区豪维通讯城,记者见到了为更换新款手机来向商家咨询的“90后”农民工小张。

  小张进城工作不久,喜欢在业余时间和工友们小聚闲聊。但是,每次在饭桌上看着工友们穿着名牌衣服,手里用着新款的智能手机,就会感觉自己跟不上潮流。谈起这些,他感叹自己仍是像个“土包子”,完全没有融入这座城市。

  “我一个月工资3000多元,除去日常开销,也就剩下几百元。要换部新手机,就得节衣缩食。”小张说,“其实我心里也明白,衣服、手机根本没有必要攀比,不过是个面子问题。”■记者观察个人消费支出快速增加,过分追求昂贵的“幸福”生活,勤俭节约的品格逐渐淡化——这是新生代农民工不同于老一代农民工的显著特点。一些人崇尚享受,注重攀比,非理性的消费观念经常让自己经济上入不敷出。

  主动“充电”怕掉队

  “以前听进城打工的长辈们说,干活要凭力气肯吃苦。可我现在感觉,有些活儿不是单凭肯吃苦就能胜任的。如果没有点真才实学,在企业里真留不住。”三星高新电机公司生产一线支援部门职工姚飞对记者说,“我最初就是普通操作工,因为没有硬技术,就利用业余时间报名参加了天津大学本科机电一体化培训班,提高了自己的实操水平。”

  有了“硬功夫”,姚飞不仅在企业站住了脚,还升级成了技术工人。现在,姚飞已经在车间里负责诊断维修设备故障,他也以新岗位为荣。

  与姚飞的经历相对照,农民工小王也是本市一家合资企业的流水线操作工。他在上一家单位工作一段时间后,技术本领仍不过硬,考核不达标曾被企业淘汰。有了上次的教训,小王现在特别注意主动“充电”,生怕再次掉队。■记者观察环境好、福利多、受尊重……新生代农民工往往执着于寻找“幸福度高”的工作。但另一方面,与转型升级同步,企业对工人技能水平的要求也水涨船高,新生代农民工需要更多“真才实学”才能在企业里留得住,否则融入城市便无从谈起。      (记者张乐秦帆)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