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农民工-正文
四名高龄农民工的活法(图)
//www.workercn.cn2015-11-12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养老保险,够我养老吗?”

  11月5日凌晨3:46,山东菏泽鄄城的孙师傅到了出门的时间。从2012年1月29号第一天上班起,在什刹海保洁队一队已经工作了三年11个月的他除了一年五天的假期每天准点起床,风雨无阻,和三位工友负责地安门外大街的环卫工作。一天近13个小时的工作时间里,他们每人要清理四五车的居民生活垃圾、行人乱扔的果皮纸屑垃圾,然后用脚踏车送到另一条街的垃圾站。

  50岁之前没离开过家的他,一直在家里的砖窑厂干活,后来县里要建工业园,把砖窑厂拆了,自己也就没活干了。“家里挣钱少,这把年纪了也得出来找活干,孩子他娘在假发厂捋头发,一个月拿1000元钱。家里四个小孩,有两个还在读书,正是花钱的时候。”他告诉记者。

  和20多位工友住在新开胡同两个上下铺的平房里,孙师傅感到很满足。在他看来,不花钱,咋住都行。省一点,就是攒一点。除了能免费住,让孙师傅满足的还有活了大半辈子,自己居然能有保险。他告诉记者,现在,自己每月交209元钱养老保险、单位补贴一部分,比在家一无所有强多了,自己出点也甘心。2006年,当地政府以一亩地补贴1200元的价格征用了自己家里的十亩后,孙师傅一直盘算着自己干不动之后,怎么办?养老保险,让他看到了盼头。

  在养老保险这个问题上,二大队的蒲仕忠显然比孙师傅想得深。老家在四川广元剑阁县元山镇的他今年55岁,下颚一茬茬的白胡须,让他看起来比同龄人老上许多。和儿子相依为命的蒲仕忠在北京待了9年,原来在西直门干环卫工,2011年来到什刹海保洁队二队,和另外一位工友负责鼓楼到东不压桥的1000多米的主干道保洁。说起养老保险,蒲仕忠又激动又疑惑。他告诉记者,自己以前没交过养老保险,现在交了四年多了,可还有五年就退休,没有达到国家政策规定要求的15年缴纳标准,也从未听说有组织集中补缴的说法。蒲仕忠有点担心:“养老保险,够我养老吗?”

  采访手记

  高龄农民工的生存状态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夕阳无限好,已是近黄昏。他们用自己年迈的身躯撑起一个个家庭的半边天际,他们不等不靠,用自己的双手讨生活。他们既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更是靠着自己的双手和劳动为社会奉献的基石。

  采访的过程中,略显生涩的他们,或悲观或乐观,但身上的那份质朴,始终令人感动。本该是颐养天年的年龄却背井离乡打拼。这些高龄农民工也盼望着“上面的好政策”。但囿于自身信息获取渠道上的闭塞,即使有好的政策出台,他们也不能及时获取并共享。再加上子女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这种代际传承,恐怕还要延续下去。

  每当问到出来干活时的理由,他们回答的都很干脆。“没钱花,不得出来挣?”这一答反倒把我问住了。是的,多挣一点钱,为家里减轻一点负担,早日过上好日子。他们的想法就这么简单。

  这份不想吃闲饭的自强不息,谁又忍心阻止呢?就像一位媒体人说的那样,改变不了老人们还要继续工作的现实,那就在他们工作当中,给予更好的认可,有待遇、保障上的,还有周围人的尊重和态度。采访完蒲仕忠,我提出和他握一握手。他有些错愕,先是一愣,然后把扫帚靠在胸前,伸出来两只大手,握住的那一瞬间,那双粗糙的手一直在颤抖……(黄康 文/图)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