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同、湾区共振 香港创科“正当时” - 时政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区域协同、湾区共振 香港创科“正当时”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6-23 10:43

原标题:区域协同、湾区共振 香港创科“正当时”

如今在香港,“创新科技”是常常能听到的一大热门关键词。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尤其为香港创科界注入了强大信心。近年来,特区政府多措并举,着力为香港创科人才打造施展才华的发展空间和城市经济增长新引擎。背靠大湾区,着眼世界,香港创科产业正迎势而上,在科技强国建设的路上贡献香港力量。

一台灵活的机器人,正通过5G和人工智能技术,帮助理疗师实现对病人的远距离精准看护和治疗。这是香港青年麦骞誉和他的团队刚研发出的“远程反馈机器人系统”。

5年前,麦骞誉和朋友将新创办的公司,选择落户在位于港岛西侧的数码港,看中的正是特区政府对香港科技初创企业的大力扶持。

香港青年创业者 麦骞誉:数码港其实是香港的一个孵化器,它一开始就会提供一些场地给我们,而且租金也比较便宜。另外他们会提供启动资金,让我们可以真的把产品的第一个样品做出来。

如何能把公司的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产品推向市场?熟悉内地发展的麦骞誉把目光早早投向了大湾区。他先是在深圳前海设立分公司,利用当地支持港青创业的政策和成熟的生产链,尝到了区域分工化的甜头。之后又在2018年,带领团队和内地多个通信研究机构合作,研发出中国第一台5G仿生机器人,这台机器人还曾作为国家“亲善大使”,送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示。

香港青年创业者 麦骞誉:我们虽然在香港已经做了很多基础研发,但是香港这个市场其实是不够大,但是通过大湾区,我们研发的项目内容真真正正可以推广到全中国、全世界。彰显香港基础研发的技术,也可以彰显我们国家的实力。

同数码港一样,地处新界的香港科学园也是特区政府近年来,在国家支持下着力打造的另一个创新科技大本营。

总台央视记者 曾文甫:来到香港科学园,第一感受就是环境优美,这里远离都市的喧嚣,依山傍海,有着整齐的规划,还可以看到不少独具创意的建筑。在这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我身后这个大金蛋,其实它是一个多功能的会议厅。当你看到它的时候,是不是很容易就能联想到“科技创新”和“孵化”这类的关键词?事实上如今在香港科学园,就有超过900家的科技和初创企业,涵盖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领域,在这里工作的科研人员超到17000人。

过去几年,特区政府共投放超过1500亿港元推动香港创科发展,包括增加研发资源、汇聚科技人才等,并已初步取得成效。数据显示,香港初创企业数量由2014年的约1000家,大幅升至2021年的约4000家;创科界就业人数也由2014年的约35000人,增至2020年的45000余人。

香港科学园公司主席 查毅超:我觉得香港在我们“一国两制”当中,一定有优势。我在香港要做科技,有些我没有的技术,我可以跟深圳、广州不同的科研机构、科研公司合作,反过来也是一样,加起来也是一个很好的基础,让我们科技公司去发展。

近年来,香港提出建设“北部都会区”,正推动与内地在创新科技方面的深度合作,进一步激发了区域协同发展的科技集群优势。2021年,香港-深圳-广州城市集群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排名高居世界第二。香港创科界人士表示,未来,香港应凭借自身雄厚的科研实力和国际化、市场化优势,更好发挥与大湾区内不同城市间的优势互补作用。

香港创新及科技局局长 薛永恒:我们非常感谢中央对我们香港科研的支持,中央的支持也是给我们很大力的推动,让我们香港的年轻人融入了我们国家发展大局。香港有自己的优势,包括我们的技术科研,但是我们也有很多的短板,跟大湾区的联系,正好就是可以在强强联手之下补我们的短板。我们要加强融合,以香港所长贡献国家所需,也是在国家成为一个科技强国的路途中,我们也可以做我们的贡献。

责任编辑:石婷钰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