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5月24日 星期一

广东涌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热潮——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提质向“新” 跨“粤”升级

本报记者 叶小钟 刘友婷
《工人日报》(2024年05月24日 01版)

“上天入海”,广州各种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已有聚力成形之势;坚持制造业当家的东莞,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加快推动产业向集群化发展跃升;深圳持续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带动城市创新“硬核力”不断提升……

提质向“新”,跨“粤”升级。近日,本报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来到“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上的广州、东莞、深圳等地,探寻当地高质量发展轨迹。作为经济大省、工业强省,广东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不断深化拓展产业科技的创新优势,逐渐构建起具有广东区域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打“飞的”“上九天”已不遥远

打个“飞的”去上班,或将成为现实?

5月14日,在广东汇天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鹏汇天)的门前大广场上,记者近距离目睹汽车缓缓升空的场景。

前不久,由小鹏汇天研发的产品eVTOL(电动垂直起降)旅航者X2,首次横跨珠江,以自动驾驶模式,飞越广州CBD区域,全程仅用了6分钟。旅航者X2是一款双人智能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拥有自动驾驶、雷达测距、感知避障等多项技术。

目前,旅航者X2搭配手动驾驶和自动驾驶两种驾驶模式。在自动飞行过程中,乘客不需要具备专业的驾驶技能,只需通过一键启动、一键返航、一键降落等简单操作,即可拥有安全、智能的飞行体验。

去年1月,旅航者X2正式获得由民航监管机构颁发的特许飞行证,成为国内正式提出申请并成功获颁的有人驾驶eVTOL产品。

除了空天经济产业方面最为活跃的低空经济领域,在商业航天方面,广州南沙也优势明显。今年1月23日,力箭一号遥三运载火箭·欢乐春节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一箭五星”,这支让粤港澳大湾区“上九天”的梦想绽放天际的火箭便是产自广州中科宇航探索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宇航)。

以“独角兽”形象存在的中科宇航,在南沙的商业航天赛道上并不孤单。据广州市科技局高新技术处四级调研员杨欣卉介绍,目前广州的商业航天集聚了上游的火箭装备如中科宇航,中游的卫星运营如吉利旗下的时空道宇,下游方面也有非常好的企业优势。

“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千行百业?

“真的如同‘猴哥’般,说变就变!”5月19日,在南方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院实验室里,一款机器人成功“吸睛”,成为记者关注的焦点。它时而如乖巧的小狗扭动身体,时而在各种形状中变幻莫测。

这款由该校机器人研究院研发的变胞结构进化机器人,不用拆卸、重装,即可实现爬行动物、节肢动物和哺乳动物等不同生物形态间的转换,既能钻进狭窄通道,也能攀爬阶梯等障碍。

“虽然人工智能高速发展,今年人形机器人广泛展开,但是机器人本体机构几十年不变。而环境的多变性、生产的多格局等,迫切需要机器人结构的改变。”谈起研发初衷,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院院长戴建生如是说。

为此,该团队开发了第一代进化机器人,通过本体结构设计,实现了机器人构型的转变。在第二代全息进化机器人中,拓展了机器人的结构尺寸,搭载了多种传感器件,包括深度相机、雷达和红外相机,突破现有机器人结构固定、功能单一和智能化程度低的难题,提出智能变身的颠覆性技术。

在广东,“人工智能+”已赋能千行百业。具有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能力的人工智能平台性企业——云天励飞推动自进化城市智能体战略落地,人工智能赋能下,深圳智慧灯杆拥有计算能力,连成一张智算网络,形成城市超脑体系;城市CT机,用人工智能做城市基础设施的健康扫描、健康检查;深圳AI警务,通过动态人像识别、全视频结构化一系列算法、硬件能力,实现亿万人群秒级定位。

在深圳巴士集团,5分钟超级快充新能源汽车可续航200公里,高科技在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赋能职工在新岗位建功立业,几百名工人转岗成为加电站管理员。

他们,缘何扎根于此干实业?

“不进则退!要不断设定一个又一个目标,努力去实现。”从一个没有读过大学的农村姑娘,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董事长。回顾20多年创业历程,王馨认为,离不开学习与执着。

王馨是广东鼎泰高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1989年,16岁的她在东莞一家玩具厂当一线工人;1992年,她毅然创业,从事PCB钻针及周边耗材的生产和经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她所经营的企业从最初进行简单加工、组装的“小铺面”,成长为生产工业用微型刀具的“隐形冠军”。

王馨坚信技术改变命运。她要求公司同事参加技能培训、学历提升。在她的带领下,原来只会做简单重复体力劳动的老一代工人,也逐渐成长为企业最需要的技术型工人,实现与企业同步发展。

敢闯敢干的优秀企业家、企业家精神正是广东高质量发展背后的重要“软实力”。这里,集聚了一大批如同王馨一样,长期专注做实体经济的企业家。他们,缘何扎根于此干实业?

“让科学家围绕科学问题转,让资金围绕科学家转。”深圳医学科学院组建了专业的科研支撑团队,为科学家提供行政助理、科研经费管理经理等服务人员,采用经费包干制等做法,正是广东打造科研无忧环境,把科研人员从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全力投入科技创新和研发活动的一个缩影。

搭好筑梦台,逐梦人自来。多年来,为进一步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广东各地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做好全方位的服务,对优秀人才具有极大吸引力。如今,这里真正成为人才成长的沃土。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