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4月22日 星期一

艰难的打工生活中,一支画笔撑起了周琴的诗意人生——

家政女工的“诗和远方”

本报记者 李国
《工人日报》(2024年04月22日 05版)

在周琴拥挤的房间里,装着柴米油盐,也安放着她的“诗和远方”。

不久前,在重庆市两江新区举办的绘画征集活动中,一名家政女工的画作打动了很多市民,也让这幅画的作者周琴引起人们的关注。

50岁的周琴来自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她从小就喜欢绘画,一方画板成了她为坎坷生活增添色彩的舞台。艰难的打工生活中,她一直被绘画滋养和疗愈。

走上打工之路

“人生太短,去不了的地方可以画出来。”在她的小屋里,靠着省吃俭用,周琴默默学起了彩墨山水画。在对生活感到无助时,是一支画笔将她撑了起来。

1989年,初中毕业后,周琴只身来到广州闯荡,拜师学习服装裁剪制作。打工期间,她自费报考了服装专业的大专。

得益于从小打下的绘画基础,好学、敢拼的周琴一路从普通打板工做到了企业管理层,在事业上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不仅获得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毕业生作品“服装结构设计”二等奖、“服装设计”二等奖,取得了高级技师技能等级证书,还被公司推荐去越南做技术指导……

原本已经有了起色的人生,却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碰了壁。

2009年、2014年,她两次因为误信他人,积蓄尽失,还背上了一身债务,感情方面也遭遇挫折。“总是站起来,又倒下,不得不从零开始。”周琴感慨道。

2018年,历经坎坷的周琴终于还清所有债务。回到家乡重庆后,她申请到了一间公租房。

生活的养分

2021年,周琴在重庆干起了家政。

为了多赚些钱,她最多时接了4份工作,每天马不停蹄地在不同雇主家中穿梭,留给自己的时间很少。

“每天7点半起床,收拾好后去雇主家上班,中午一点半左右到家,下午两点半接着工作。”她向记者介绍着自己的工作时间表。

家政工作之余,周琴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留给了绘画。

中午1小时的午休时间,晚上7点半到家后的时间,她都会练习绘画。不上班时,她经常在家一画就是一整天。

她的手机上设了十几个闹钟。“如果不设闹钟提醒自己,常常画着画着就忘记了时间。”周琴解释说。

“工作已经这么辛苦,下班还要练习画画,不觉得累吗?”记者问周琴。

她笑着摇摇头:“家政工作是为了生存必须去做的,但画画是我自己想做的,是生活的养分。”

日子越发阳光

每月的生活开销一旦超过2000元,周琴心里都会紧一下。

可是在2022年,她却狠下心花了2000多元,报名参加了线上绘画课。2023年8月,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网络上接触到了彩墨山水画。“一看到就爱上了。”当年10月,她特地请假、借钱,去参加了10天的线下培训班。

后来,她把自己的第一幅原创作品交给街道参展。没想到的是,画作不仅获得了一等奖,她还得到了500元奖金。

“在绘画中,我能感到前所未有的宁静与充实,往日的心结、伤疤都随着笔端的线条一一被抹平,工作中的不被理解也被治愈。”周琴说。

她能明显感到自己状态的变化。以前她常常麻木地拖着身体上下班,现在她每天走路走得特别快,争分夺秒地想回到家里练画。路上的时间她也不愿浪费,会拿出视频反复观看教学讲解。

“人生因为有了希望而改变,加油!”周琴每天这样激励自己。

记者看到,她的画作中,远山和丘陵仿佛藏在云雾之中,亦动亦静,别有韵味。

寻找到生活中的诗意,让周琴的日子变得愈发阳光明媚。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