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3年12月19日 星期一

他们毫厘必争、优中选优,他们追求工业之美,崇尚回归自然

建造一项工程,也是打造一个作品

本报记者 蒋菡
《工人日报》(2023年12月19日 08版)

历时6年,姚宝永和同事们共同打造的“作品”开始发挥效用——东北地区在建装机规模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辽宁清原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于12月15日投产发电。

抽水蓄能电站就是建两个地势高低不同的水库,在电力富余时把低处的水抽到高处储能,在用电高峰时把高处的水放下发电,具有调峰、调频、调相、储能、系统备用、黑启动等功能,是电力系统的“稳定器”“调节器”“平衡器”。

清原抽水蓄能电站是国家“十三五”期间重点工程,新一轮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139个重大项目之一,也是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完整EPC(即集设计、采购、施工于一体)总承包的抽水蓄能电站试点项目。

“我们希望不仅是干了个工程,还做了个作品。”站在峰峦环绕的上水库前,姚宝永不无骄傲地指着对岸的启闭机楼对《工人日报》记者说,“我们电站所有建筑的外露混凝土结构全部采用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耐久实用,呈现独特的工业之美,体现了回归自然的理念,与周围环境很协调。”

“作品”需要理念作为基石,也倚赖匠心成就。

清水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在表面质量方面要求更高,其施工工艺要求也更细。清水混凝土表面的明缝、禅缝和拉膜筋孔等都需要专门设计,形成特殊的视觉效果。

上下水库大坝面板混凝土浇筑前,项目部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专项面板混凝土配合比研究,确定最优配合比,然后从原材料、拌合物到现场施工的每一道工序都精细控制。

“40厘米厚的混凝土面板,我们采用滑模施工技术做到像镜面一样,平整度达到了毫米级”。姚宝永说,下水库大坝经普查大于0.2mm的裂缝仅5条,解决了严寒地区面板混凝土防裂技术难题。

类似的数字还有一连串。

电站建设过程中,他们采用多臂钻、反井钻、智能碾压机等机械化手段助力现场施工。6条长斜井施工采用的TR-3000反井钻机打通导孔、导井,导孔最大偏斜率仅为0.3%左右,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机组座环加工摒弃传统研磨工艺,改用效率更高的切削机床,大幅提高加工精度,加工水平度提高到0.10mm,远高于质量评定标准要求的0.20mm。

走进数字化管路预制工厂,焊接工范锴正在“监督”管路全自动焊接机器人进行焊接。这里原来是压力钢管制造厂,整个电站需要压力钢管约2.8万吨,技术人员自主研发了高强钢智能化焊接数据监测系统,实现智能化制造、数字化生产,焊缝一次合格率98%以上。

他们还充分发挥EPC总承包部的主导作用,以机组安装“零缺陷”移交为管控终极目标,严把设备采购关,严格执行每道工序后验收、下一道工序前重新交底的管理机制。首台机“阶梯式”甩负荷试验一次完成,机组在全水头0-100%负荷运行时,稳定工况的三导平均摆度值小于0.05mm,进入全国领先水平。

质量管理上,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3+1检制”,即在传统“三检制”(初检、复检、终检)基础上,增加EPC总包部检查验收,把关最终出口质量,项目产品质量更有保障。

生态修复是电站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清原项目高度重视水保工作,采用5种不同的边坡复绿技术,因地制宜快速复绿。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力求融合天然河谷自然景观和水电站独特基础设施资源,进一步打造绿色电站生态环境体系。

“原来都说干水电‘傻大笨粗’,现在越来越重视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该电站EPC总承包部总工程师王志国感慨。

上世纪80年代,王志国就开始参与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埋着头一个个项目干过来,30多年过去了。身在其中,他深刻感受到建设理念的变化。“现在的工程不仅要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还要追求融入环境、回归自然,所以我们专门请了景观设计单位,结合工程外露建筑物功能、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进行设计,电站的每个建筑都设计了10几种方案,优中选优。”

“作品”就是这样一点点打造成的。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