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3年03月28日 星期一

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引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

数字化建起企业的“安全气囊”

本报记者 赖志凯 通讯员 杨立文 周志钢
《工人日报》(2023年03月28日 07版)

无人天车有节奏地在吊装、成品库房整齐排列着锃光瓦亮的钢卷……3月27日,首钢京唐公司一派有序繁忙的景象,各条生产线平稳运行。

记者看到在生产管控中心里,长30多米的曲面大屏上不断跳动的数字恰似强劲的脉搏……这里,首钢京唐公司全流程工艺技术、产品质量、设备运行、能源环境、销售物流、安全消防等等数据一目了然。

首钢京唐公司充分利用产销平台大数据,实现了数据共享、过程管控、指挥调度、快速响应等功能,形成了数字化、可视化、集约化的集中管控。在运用好自动化工艺及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基础上,把“两化融合”、智能制造作为打造智慧工厂的主攻方向。

“这里最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公司的安全管理平台,在‘实现安全管理向科学管理、自主管理全面转变’目标的指导下,积极引入智能化、数字化安全技术,构建起了企业的‘安全气囊’,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首钢京唐公司安全管理部部长刘红军说。近年来,北京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成效明显。天眼查数据显示,近3年(2020年~2022年)来,北京智慧工厂新增注册企业年度平均增速达13.5%。

“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管理层面,二是执行层面。”刘红军说,“在管理层面,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存在对安全管理工作重视程度逐级减弱,基层安全管理工作存在一定滞后性;在执行层面,基层安全管理存在手工记录时效性差、现场记录缺失、信息沟通不顺畅、统计数据有延迟等问题。”

自2019年开始,首钢京唐公司就如何将安全标准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日常安全管理进行有效融合,切实以信息化、智能化方法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开始探索。经过历时一年的奋斗,“安全管理平台”全面上线运行。

数据驱动管理提升,对于安全管理中的重点环节,该公司采用数字化智能化设备进行全天候管控,通过比对和辨识,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报警。通过全量数据的实时流转分析,公司将安全管理点状检查转变为全量监控,管点位变为管全面,管日常变为管异常。

“在首钢京唐公司,10个重大危险源、44台冶金铸造天车、16375个有限空间、3921名特种作业人员的全量数据都已形成了信息库。” 刘红军说。

据他介绍,公司通过对现场检查标准的梳理,公司2.09万个关键检查点位的检查周期、责任人、检查标准全部纳入到平台,按日、周、月、季、年生成对不同点位的检查计划和标准,从而有效实现了对作业现场全区域、全覆盖、无死角、无遗漏检查清单并全过程跟踪管控。

“尽管安全检查工作占用了安全管理人员大量时间和精力,但仍无法覆盖区域内的所有项目,有的安全隐患仍不能被及时发现。”炼铁作业部安全员马宁告诉记者。随着他们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引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上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在设备安全运行管理中,通过对关键设备设施关键运行参数的动态监测曲线,全面实现安全运行的即时监控和趋势分析。“煤气压力、液位,高炉、焦炉煤气管道压力,煤气柜柜位……这些重大危险源工艺参数,手机就能查看,方便极了。”首钢京唐安全管理部专员李文龙打开“京唐安全”APP,边查看边说,“真好用!”

不仅如此,落实安全责任也在手机里了,针对重大危险源关键工艺参数,利用APP设定了两级预警、一级报警,每一级都有专人专项负责,保证了事故预警被实时监控并处理。

为提升安全监管效率,让安全生产监管实现智能化、数据化、标准化,首钢京唐公司强化数字化监管手段,创新数字监管模式,通过开发远程APP实现对危险作业等的实时监控。数字化、智能化设备的广泛应用,为问题整改赢得了时间,极大提升了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让安全检查工作更全面、更及时、更高效。

刘红军说:“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是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缺陷导致的。现在,我们通过数字化手段,职工的安全意识有了新的改观,主动安全、我要安全的意识不断在增强,现场作业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好,安全事故发生起数也在不断降低。”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