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

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3年02月06日 星期一

26年里,牛雪平从普通钳工成长为技能专家,在我国航空工业的飞跃式发展中找到发光发热的舞台——

“磨”出一颗匠心

本报记者 余嘉熙 本报通讯员 葛慧君
《工人日报》(2023年02月06日 05版)

图为牛雪平在郑州飞机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数控加工厂房进行工件测量。

郑州市总工会供图

寒冬腊月,天刚蒙蒙亮,郑州飞机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的数控加工厂房里,牛雪平已经和同事忙碌起来了。

2022年12月28日,第十六届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表彰人选揭晓,牛雪平是此次河南省唯一一名获评中华技能大奖的工匠。荣誉的背后凝聚着他扎根航空工业一线26年的匠心。

从一名普通实习钳工,成长为数控加工中心操作工,到后来跻身攻克技术难题的技能专家,再到如今领衔工匠人才团队。今年45岁的牛雪平,不仅完成了从“工”到“匠”的蜕变,更见证了我国航空工业从“几十个人围坐工作台”的作坊式车间,到如今全自动化数控“高精尖”车间的飞跃。

“当飞机划破长空,我仿佛看到自己加工的部件在蓝天下闪光,自豪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牛雪平说。

一锯一锉间磨炼心性

1993年夏天,正在技工学校学习钳工的牛雪平第一次和同学们进厂实习,跟着师傅学习切割零部件。

为了磨炼学生们的心性和耐力,师傅只给每个学生发了两根锯条,并定下严苛的实习条件——如果两根锯条都折断了,实习就提前结束。

“锯条是易耗品,每次用的时候都小心翼翼,因为一旦折断就失去学习机会了。”为了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多地锻炼技能,牛雪平十分珍视这次实习机会。

“刚开始,半夜都会惊醒,醒来的第一反应就是:我的锯条还在不在,还完整不完整?”牛雪平回忆说,实习一两个月后,自己和锯条之间渐渐有了“默契”。怎么锯、怎么锉,如何提高使用效率、减少消耗,如何转换方向……半年时间,他加工每一个零部件时都像加工艺术品,一锯一锉间极其认真,确保锯条完好、作品“完美”。

实习期间的突出表现,让牛雪平争取到了毕业后进厂工作的机会。正式入职后,他被分配到当时最先进的加工中心,跟着师傅学习零部件打磨技术。

“第一次见到数控机床,感觉像看科幻大片。”牛雪平忘不了第一次走进加工中心时的场景:数控机床的操作台上,工作台可以自由旋转,主轴头能够灵活转换。

切削液飞溅的数控机床自动化加工流程,让这个刚刚踏上技能之路的新人心潮澎湃。

经历过实习阶段手工打磨的锤炼,19岁的牛雪平已经摸到了学技术的门道。他从机床编程入手,很快掌握了数控机床的操作使用,3年时间里,他自学了17门专业课程,迅速成长为加工中心的技术骨干。

“驯服”新设备

牛雪平说自己是个爱琢磨的人。

2003年,郑飞集团引进了世界先进水平的五轴加工中心。与传统三轴机床相比,这台先进设备的生产效率更高,生产的产品质量也更好。不过,五轴加工中心的工艺编程和操作程序也更为复杂,加上机器操作说明书的内容全是英文,面对这台新设备,牛雪平一时间陷入了迷茫。

为了尽快让新设备运转起来,牛雪平随身带着电子词典,碰到不认识的单词就一个接一个地查询翻译,遇到陌生的按键就一个挨一个地熟悉、记忆。经过努力自学和不断实践,牛雪平终于熟练掌握了五轴设备操作,并编制出了复杂的加工程序。

“如果说设备是一只猛兽,那么操作工就是驯兽师。我们必须要了解设备的性能,充分开发它们的各个功能,最终实现人机合一,这样才能加工出合格产品。”牛雪平说。

“驯服”五轴新设备的过程,磨炼了牛雪平挑战复杂加工程序的韧劲。随着航空技术的不断革新,对零部件的加工要求也越来越高,牛雪平持续在技术上追求突破。

2015年,公司接到一批大型薄壁关键架体结构件的加工任务,现有的五轴工作台行程段无法满足新型号零件的加工要求。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牛雪平启动了不分昼夜的“琢磨模式”。

在牛雪平看来,“解决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断试错,在一遍遍的实践操作和思考中找到对的路。”就这样,在重复和试错中,他大胆提出将装夹零件旋转一个复合角度的方法,成功攻克了这一技术瓶颈,每年能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上千万元。

“三高”师傅带出能工巧匠

如今,创新已成为牛雪平工作的常态,在航空工业一线奋斗的26年间,他从未停止向技术山峰攀登。

截至目前,牛雪平个人完成技术创新40余项,发表论文15篇,获得专利3项,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航空工业技术能手、航空工业加工中心工种特级技能专家等称号。

2014年,公司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2017年,牛雪平劳模创新工作室被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示范性劳模(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

拥有一身绝活的牛雪平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倾囊相授。

在同事张静眼中,小牛师傅是“三高人员”——能力高、水平高、品行高,“平时,只要大家有问题请教,他立马就一路小跑地过来帮你解决问题”。

针对效益提升和质量改进,大到核心领域的技术攻关,小到一个部件、工具的实用改进,牛雪平每个月都会组织创新工作室成员开展技术革新和创新活动。在牛雪平劳模创新工作室里,多样且实用的学习培训,不仅帮助企业突破了科研瓶颈,提高了生产效率、产品品质,也培养出了更多专家型能工巧匠。

截至目前,工作室完成创新项目200余项,技术成果转化率达95%,累计创收近4500万元;完成技能培训2000余人次,培养出航空工业首席技能专家1人、机载系统特级技能专家4人、河南省技术能手4人,高级技师8人、高级工程师9人。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