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

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3年01月18日 星期一

走自主创新之路,在商业航天领域拓荒——

逐梦航天造火箭

本报记者 李国 本报通讯员 赵鹏
《工人日报》(2023年01月18日 07版)

“造火箭,得先有发动机和飞控模块。这两项此前在民营航天市场中完全是空白,即便向‘国家队’买也不一定能买到。”近日,重庆零壹空间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舒畅对记者表示。

从2015年成立至今,零壹空间坚持火箭技术的垂直一体化研发,先后进行四次火箭发射,成为我国商业航天领域的拓荒者之一,并率领团队将我国首枚民营自主研发的商业亚轨道火箭“重庆两江之星”成功发射,成为民营航天发展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两个“一秒钟”

2017年12月22日,零壹空间X系列火箭发动机整机试车在江西获得成功;2018年4月,该发动机二次试车成功。

“发动机试车,还有两个‘一秒钟’的故事。”零壹空间研发团队核心成员之一李云鹏回忆说,两次试车,都出现了意外。

第一次发动机整机试车,现场工作人员非常紧张。当倒数计时结束,现场传来点火命令时,发动机并没有动静,而是在一秒钟后,才成功点火。原来是负责按下点火纽的员工,第一次经历这样的场面,他非常紧张,所以在听到点火命令后,犹豫了一秒。

第二次试车时的情况与之相反。负责点火的员工,还没等点火命令完全说出口,便提前点了火。这也使点火时间比预计快了一秒钟。

“第一次的‘一秒钟’是紧张,第二次的‘一秒钟’是激动。”李云鹏笑着说,它代表中国民营企业掌握了火箭研制的核心技术之一: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这也意味着,零壹空间成为国内第一家掌握该项技术的民营企业。

不惧失败 归“零”探索

2019年3月,零壹空间再次向太空发起挑战。这一次,他们要发射自主研制的首枚M系列入轨运载火箭。

这枚火箭无论是技术难度,还是发射意义,都不是此前发射的X系列火箭能比的。全世界民营航天公司中,仅有美国的两家企业成功发射入轨运载火箭。最终,这枚火箭发射失败。原因是箭上速率陀螺在火箭飞行45.68秒后出现故障,导致火箭姿态发散。

为了航天梦,舒畅带领团队加大研发力度,当试验失败时,他们毅然归“零”探索,重新向“壹”迈进。舒畅表示,走过一段艰难的自研之路,企业终于走上了轨道,不仅实现了4次火箭发射,还在机动发射、测控通信、智能控制和火箭动力系统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技术成果。“目前公司取得的200多项专利和多种产品,不仅可以应用在火箭上,还可以广泛应用于卫星、无人机、高校科研等领域。”舒畅说。

目前,零壹空间已全面完成从火箭总体设计到发动机、电子等核心分系统和关键技术的业务布局,并实现核心技术独立研发和自主可控。

航空航天产业集群悄然成型

零壹空间集团火箭智能总装制造基地位于重庆两江新区航空航天产业园,可进行火箭的各个关键部件和系统测试以及全箭及卫星的装配和验证。

据介绍,OS-X6B智能火箭创新性采用车载发射技术,自主建设地面移动遥测站、测发站等,首次实现民营火箭“五个一”发射,即“一箭一车一站一机一PAD”,用一个火箭,一个发射车,一个地面站、一个无人机,一个PAD就能完成火箭发射任务,实现10分钟内快速发射。同时还实现了自主异地远控模式发射、火箭无线智能测发控、首次探索人在回路等空间飞行器控制、首次采用3D打印姿控动力系统产品飞行等创新突破。

小卫星组网被认为是民营火箭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力之一。在两江新区,一个国内有重要影响的航空航天产业集群已悄然成型。目前,两江新区航空航天产业初步搭建了通航产业“制造+运营+服务”、运输航空业动力“整机+零部件”、新型复合金属材料“研发+制造+供应链”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舒畅表示,只要把火箭技术做精做透,以技术创新来降低成本,民营企业就能成为中国航天的重要补充力量。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