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3年01月08日 星期一

远古文明的辉映

武华民
《工人日报》(2023年01月08日 03版)

初冬一个的下午,我和家人一起,到新落成不久的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游玩。

公园位于渑池县城北6公里的仰韶村。一百年前,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和我国考古学家袁复礼等人,对这里出土的文物考证后,确认是距今约5000~7000年中国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的遗存,仰韶文化由此诞生。2011年,这里建成了国内首家仰韶文化博物馆,展出考古成果及226件代表性文物。

天气虽然寒冷,但参观的车辆将园区道路堵得水泄不通,半个小时后我们才找到车位。那天北侧的仰韶文化博物馆闭馆整修,我们直接进入南侧的园区参观。2017年12月,国家文物局批准这个占地2800亩的园区立项,将仰韶文化博物馆、发掘纪念点等串点连线,系统展示仰韶村遗址考古成果。经过多年的建设,现在园区已经对外开放。

登上园区大门旁边高高的“仰韶台”,园区风貌尽收眼底。虽已初冬,但薰衣草、红茶酢浆草、蛇莓等花区依然生意犹存。

沿着蜿蜒的木板小路,我们到了东侧的深沟上方。对面不远处有个苏门村,那是我出生的地方。小时候我就听说过仰韶村名,不曾想到,这里竟有古代中国灿烂的文明。

初识仰韶文化,缘于20多年前一次陪人专程到此参观。那时,仰韶村还没开发,原址竖立着一通大石碑,上面镌刻着仰韶文化的简介,旁边有一个老旧房屋,四周杂草丛生……

其实,早在上世纪70年代起,仰韶村所在的庄子公社就被改名为仰韶公社,后又改叫仰韶乡。县里建起了仰韶酒厂,创建了彩陶坊品牌白酒,不少企业、街道、建筑物和农副产品纷纷冠上“仰韶”二字,就连我喜欢的渑池名产“段村柿饼”也成了“仰韶柿饼”。

参观途中,妻姐遇到了邻居张鲜英。张鲜英是附近乔岭村人。园区投入使用后,她和同村的许多人应聘过来,有的从事园区绿化,有的负责园区维护,而张鲜英负责一个区域的道路、卫生间、广场的卫生保洁。张鲜英乐呵呵地说:“在家闲着也没事,过来干点活,也能增加些收入。”

在一处开阔地带,有数个大棚遮挡的深坑,坑壁上悬挂着密封的标签。深坑四周,摆放着手推车、梯子等考古工具,几个戴着草帽的人正在工作。这些重见天日的陶瓷碎片,是历史的宝藏。

走到南部的醉陶园。花丛里、断壁上,不时看到些陶窑碎片。旁边,有两组制陶和酿酒时的场景雕塑,艺术再现先民制坯、画彩、烧窑和制曲、发酵、酿酒等生活场景,吸引着人们驻足观看。

途中常看到有人在体验区体验考古,有人边走边视频直播。岭上的大片草木花海,成了网红打卡地。

夕阳西下,暮色渐浓。我们走出园区时,有不少车辆陆续驶入,原来人们是来参加夜游园区活动的。此时,灯光全部打开,园区灯光璀璨。

苍穹之下,丘陵之上,绚丽的灯光,在天地之间,勾勒出七千年中华文明的深邃与厚重,辉映着后人的心田。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