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

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2年12月14日 星期一

【社评】让专业力量成为防疫中的可靠支撑

本报评论员 刘文宁
《工人日报》(2022年12月14日 05版)

这些迅捷发布的防疫信息,让各地防疫成效大幅提高。尊重这些普通劳动者的坚守,珍视疫情防控离不开的每一个行业及个体。这就如同我们肩膀上共同扛着一架临时搭起的浮桥,只有每个肩膀都给力,我们才能稳稳地托起整座浮桥——这,就叫共克时艰。

 

最近,很多人感觉,如果一两天没看新闻,可能就跟不上当地防疫节奏了——12月12日一早,“明天起,‘通信行程卡’下线”;12月11日一早,“‘取消混采’,多地通告”……防疫政策紧锣密鼓地优化调整,很多人从手机叮叮当当的消息推送中,获悉防疫政策的最新变化。而这些消息的背后是诸多媒体的尽锐出击、持续奋战。

不能不说,时下不少人对防疫政策的优化调整还需要一段适应时间,对新冠病毒仍或多或少心存恐慌。这种不适和恐慌有多种缘由,其中,一定程度上与相关信息不足有关。连日来,多家媒体全力投入,与病毒赛跑,与公众的不安情绪赛跑,第一时间发布中央及地方防疫最新方案与举措,采访并发布专家回应公众最关心、最困惑的问题。图表比文字更一目了然,就做成图表;视频对于部分受众而言更容易接受,就拍成视频。各家媒体及社交平台上,有关最新防疫信息的点击量总是位居前列。

媒体发布的防疫信息是否实用、快速且通俗易懂,直接影响着公众的情绪及其在防疫中的应变。当北京等地出现发热门诊排长队情况,权威媒体“发热门诊高频问题集中回复”视频迅速上线,正犹豫着要不要去医院的不少患者定下了神。针对诸如“阳性感染者要不要去医院”“居家需要准备什么药物”“阳性感染者居家康复注意什么”等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权威专家的解疑释惑被很多人看成是指导自身防护、治疗的“拿来即用”的操作指南。

这些迅捷发布的防疫信息,让各地防疫成效大幅提高。当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新冠病毒的重症率和致死率大幅下降、居家科学用药能有效缓解病痛,人们的不安情绪开始缓解。同时,这些迅捷发布的信息让防疫中的某些杂音被迅速清理,包括某些传言、骗局等被迅速澄清和揭穿——当“关于疫情防护和治疗,这些传言需要澄清”报道一出来,很多人不再被“发热时‘混着吃、加药量’烧退得快”之类的传言误导;当“健康码、核酸证明的新骗局出现”的报道出来后,那些谎称“领取居家隔离补贴”、推销所谓“特效药”的骗子兴风作浪的空间被大大压缩。

经过专业训练的媒体人,知道通过什么有效途径和办法找到疫情中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包括网友的抱怨、市场的变化、物流的状况等都在其密切观察范围内;媒体人有着特有的采访通道,能及时得到专业人士的权威解答;媒体人还有专门的平台发布经严格审核的讯息。这些加在一起,成为媒体人为公众提供及时、专业防疫信息的重要保障。

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防疫才能事半功倍。当医护人员站在医院发热门诊接诊处,患者才有求诊问医的可靠去处;当大小商超正常营业、货车司机及快递骑手奔驰在大街小巷,居家人员才不会担心冰箱里的青菜够不够吃、网购的消毒水能否及时到货;当地铁、公交司机准点驾驶车辆进站出站时,通勤人员才不会担心上班会不会迟到……每个人干的都是分内之事,也是专业之事。尊重这些普通劳动者的坚守,珍视疫情防控离不开的每一个行业及个体。

防疫全链条中,各个行业、各种专业力量相互依靠、相互支撑。只有环环相扣,整个链条才能坚不可摧。这就如同我们肩膀上共同扛着一架临时搭起的浮桥,只有每个肩膀都给力,我们才能稳稳地托起整座浮桥——这,就叫共克时艰。让更多专业力量成为我们防疫之战中的可靠支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