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

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2年09月09日 星期一

10年来我国民政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

基本民生保障标准不断提高

本报记者 周子元
《工人日报》(2022年09月09日 03版)

9月8日上午,中宣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政工作发展情况。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民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推动民政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

据民政部副部长詹成付介绍,10年来,我国基本建成了中国特色社会救助体系,年均保障低保人员4000万人以上、特困人员近500万人、临时救助人员1000万人次左右;脱贫攻坚“兜底一批”的任务圆满完成,193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了兜底脱贫,6200多万低收入人口实施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基本民生保障标准不断提高,2012年至2021年全国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增长了1.2倍和2.1倍,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达到或超过当地低保标准的1.3倍。

10年来,基本民生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保障范围,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妇女、儿童关爱服务制度,构建起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建立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每年惠及近2000万残疾人。

10年来,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城市和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已分别达到100%和79.5%,400多万社区工作者在近3年的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全国登记管理的社会组织总量已达90万个。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持续壮大,全国持证社会工作者达73.7万人,志愿者队伍超过129万支,注册志愿者占全国总人口的15.9%。

10年来,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日趋健全。截至目前,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达到36万个、床位812万多张。老年人高龄津贴、养老服务补贴、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综合补贴等制度不断完善,惠及近3700万老年人。婚姻登记收费全面取消,开展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促进家庭和谐美满。推行惠民殡葬政策,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在殡葬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社会救助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成,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覆盖全面、城乡统筹、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目前低保在对象认定、收入核算、办理流程以及资金发放、动态管理等方面更加成熟规范,更有温度。2021年,全国共有4680多万困难群众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全年实施临时救助1198.6万人次。10年来,各级财政累计支出基本生活救助资金2.04万亿元,有力地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此外,2018年以来,民政部将婚俗改革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地方性婚俗改革实验区,治理高价彩礼等婚嫁陋习,倡导文明家风。目前,各个实验区的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陋习得到有力遏制。(本报北京9月8日电)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