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

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2年07月25日 星期一

曾经频繁跳槽的张凤彪,在清掏工岗位上稳定了下来,成为“清掏权威”——

“掏”出职业荣誉感

本报记者 陈华 本报通讯员 施院生
《工人日报》(2022年07月25日 05版)

张凤彪在清掏作业中。 受访者供图

多年前,张凤彪还不是清掏工,而是一名木工学徒。

师傅每天给他安排的任务是,把圆木头劈成方木头。一天下来,他的手酸痛得端不住饭碗。年轻的他想不通,为什么要做这份辛苦、重复枯燥且无意义的工作。于是,他不停地换工作,直到成为一名清掏工。在此后的23年里,他再也没换过工作。

7月11日,张凤彪的名字与马毛姐、徐辉、李祥斌等这些在合肥市家喻户晓的劳模人物一起出现在刚刚开馆的合肥市劳模工匠馆展厅的墙上。也是在不久前,安徽省住建厅联合安徽省总工会评选出173名“安徽省优秀环卫工人”,张凤彪名列其中。

没能成为一个好木匠,张凤彪却在清掏工岗位上找到了实现价值的舞台。回想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张凤彪念念不忘当年木工师傅让他劈木头的情景。

看似重复简单的小事,其实蕴藏着成事的大道理。从这个角度说,劈木头与掏粪,有着相通之处。张凤彪说,如果现在让他站在当年的木工师傅面前,他会坦然地告诉师傅,“圆木头”变成“方木头”了。

手机号成了清掏“热线”

合肥市瑶海区的108座直管公厕,都是张凤彪的工作地点,除此之外,他还义务承担着辖区多个居民生活区公厕、化粪池的清运工作。

“很多人说我是公厕清掏的‘活地图’,这个我还真不谦虚。”说起别人对自己的称呼,张凤彪大笑起来。

7月的合肥,暑热升腾,下水道里的粪便从窨井盖边不断渗出。张凤彪告诉记者,工作时决不允许抽烟,因为哪怕一丁点的火星就有可能引爆井口喷出的沼气。

打开井盖,要先等一会儿,让有毒气体散一散。刺鼻的异味让人不住地犯恶心,但张凤彪早已习惯。

只见他岔开双脚站稳,屏气、凝神,一人多高的长杆在化粪池里不断搅动,感觉到堵塞物位置,再换成长钩,小心翼翼地将物体勾出,溢出的粪水终于沉下去了,吸粪车开始工作。

1998年,28岁的张凤彪在“跳来跳去”之后,最终还是和父亲一样成为一名清掏工人。父子俩同在瑶海区城管局环境卫生管理中心工作。

或许是受父亲影响,张凤彪做得很顺手,他不仅对技术性难题手到擒来,甚至了解全区哪条街巷有多少化粪池和窨井,以及下水道是什么走向。

丰富的清掏经验和出色的问题处理能力很快让他知名度提高,区域内遇到清掏问题都会请他帮忙解决。

久而久之,他的手机号码,成了清掏“热线”,甚至成了合肥这一领域的权威“代码”。

“有清掏公司想买我的手机号,出价两万元,被我拒绝了。”张凤彪说,他不能让这个老百姓信赖的品牌号码变成“商业电话”。

“掏”出来的创新工作室

“从管道内用长杆探入,如果戳不动了,要么是管子出了问题,要么是小区化粪池堵塞。可以根据杆子进入的深度,找到地面相应位置挖下去,最终肯定能解决问题。”这是张凤彪总结出来的清掏经验。

当然,经验是不会自己找上门的,需要在用心实践之后总结积累。

“当时和我一道进入单位的年轻人,没有一个愿意去当清掏工。”张凤彪说,自己并没有看轻这份职业,而是用心“钻”了进去。他觉得,如果一份工作自己都看不上或不上心,何谈钻研创新。

在一次次实践中,他发现并解决了不少现实问题。“有的粪池比较深,吸粪管也长,加上车身高度,老式的单泵吸粪车作业时就显得吸力不足。”张凤彪建议,改良吸粪车,采用双泵,这样可以加大功率,效率更高也更安全。

然而,吸力加大后,车上的老式贮粪罐会出现瘪塌情况。为此,张凤彪多方联系,省内省外来回跑,终于找到一家质量过硬的贮粪罐生产厂家。现在,这种双泵吸粪车已在瑶海区广泛使用。

2021年6月,合肥市首家以清掏工人为领衔人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张凤彪劳模创新工作室在瑶海区琅琊山路户外劳动者幸福驿站挂牌。

一进工作室,就可以看到摆放在面前的撬棍、钩子、雨靴、铲子等清掏物品,这些都是张凤彪的“清掏神器”。工作室内窗明几净,墙上挂着张凤彪的工作照。

这个地方不仅是张凤彪的创新工作室,也是他的爱心志愿服务站。目前,爱心志愿服务站已为群众开展义务清掏疏通100多次。

“打心底感觉被尊重”

“原以为做的是最不体面的工作,没想到现在还能有这样体面的工作室。打心底感觉被认可、被尊重。”张凤彪站在创新工作室里对记者说。

近一米八的个子,穿着合身得体的商务夹克,头发梳得一丝不苟,52岁的张凤彪站在那里,挺拔体面。一般人很难从外表把他和这一职业联系起来。

张凤彪起初当清淘工时,心里还是有些没法接受。“抛开脏累,更主要的是难为情和伤自尊。”

工作后不久,一次在处理下水道堵塞时,有路人拍照,张凤彪下意识地扭过头去,担心被人拍到自己的正脸,更怕熟人看到照片。

有时,思想的转变就在一瞬间。

有一次,他和同事去处理下水道堵塞,身为“老环卫”的父亲也跟着去了。看着父亲在下水道里专注地处理问题,就在那一瞬间,张凤彪放下了心里的包袱,“这就是一份普通的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没有贵贱之分。”

只是,每次回到家,上小学的女儿总是堵在门口说:“爸爸身上很臭,把外衣脱了再进来。”妻子不说话,只是默默地把他的衣服单独分开清洗。

张凤彪决定像父亲当初改变自己的观念那样,给女儿“上一课”。

在一次开车带女儿出去玩的途中,他接到了一个小区居民的清掏请求。张凤彪直接把车开到小区,下车就开始干活。女儿待在车里,透过车窗可以看到张凤彪在现场工作的样子。工作完成后,居民连连道谢。

父母的劳动场景对子女的影响是巨大的。事后女儿对他说,“爸爸不怕累不怕脏地工作,真厉害!”

张凤彪一直以时传祥作为榜样。“现在,自己对职业更有敬畏心了。”张凤彪说。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