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2年07月18日 星期一

何冰为上海电力供给动脉安上智能哨卫,确保城市“电力十足”

【向上吧 新工匠】博士工匠和他的供电“神器”

本报记者 裴龙翔
《工人日报》(2022年07月18日 05版)

工匠语录

“为电网添智,用科技赋能,守护城市的万家灯火。”——何冰

“这个小盒子是我做的一个销钉传感器……”在摆满各种线路器具的何冰劳模创新工作室里,何冰对每件“神器”的用途和来历都能脱口而出。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何冰是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超高压分公司输电运检中心的工程师,也是一位博士工匠。

7月刚到小暑,何冰的肤色已较旁人深了几个色号。“整天和铁塔、电线打交道,自然就‘美黑’了。”何冰笑言。

何冰所在的部门管理着上海电力供给的动脉——全市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温度传感器、声呐传感器、线路反外损系统装置……这些工作室自主研发的创新成果,消除供给动脉上的电力隐患,确保城市“电力十足”。

多年来,他将人工智能、大数据、无人机、无线通信等技术与输电专业跨界融合,有效解决了超大城市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诸多难点和痛点问题,成长为上海电网输电数字化的转型先锋。

创新源自“拔刺”

面对前来参观的输电运检中心的大学生新人,何冰亲切得像个“学长”:“你们有什么好想法都可以和我交流。”

看着眼前这些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年轻人,何冰深知他们身上蕴含的创新能量。而何冰自己的创新故事,也早已在同行业年轻人中“圈了一波粉”。

何冰走上创新之路,还要从“拔刺”说起。

当时,何冰担任输电运维五班班长,吊车、风筝线等线路外力损害一直是输电运维管理者们的“心头刺”,何冰就曾被这根“刺”扎疼。

那天,上海下着大雨,何冰接到电话,班组所辖的一条220千伏线路发生跳闸。到达现场后,附近另一条线路发生剧烈晃动,也跳闸了。

第二条线路的故障点很快被找到,但眼前的一幕却让他心惊胆战——一根风筝线结结实实地缠住了旁边的线路,部分尾线挂在了路边的树上。就在所有人都惴惴不安之时,只听“啪”一声,线路再次跳闸……

如果能及时对线路进行监控,这样的故障不就可以避免了吗?一场攻关马拉松由此开始。那段时间,他时常工作到深夜两三点。半年后,他研发的“输电线路反外损预警系统”问世,成为输电线路“反外损”的利器。

此后,何冰发挥自己在科研领域的特长,从“空、塔、地”三个维度对输电专业数字赋能,带领工作室团队先后发明了输电可视化监测装置、无人机自主巡检等先进装备,极大节省了人工成本,保障了电网安全。

从最初的220千伏一直到如今的特高压1000千伏输电线路,何冰的成长与上海电网的发展“同频”。如今,他带领同事们对所辖输电线路开展无人机巡检,平均每年400小时,累计飞行距离超3000公里,通过AI智能缺陷识别技术,发现各类隐患缺陷1000余条。

数据多“跑路”,检修人员少跑腿

检测到销钉缺陷后,铁塔不仅自己会“说话”,还可以让隐患“自愈”。在上海输电数字化监控中心里,不时上演着这样神奇的一幕。

实现这项智能突破背后的创新故事,更加精彩。

架空输电线路的导线和铁塔横担通过绝缘子和金具连接,而销钉就是用来固定绝缘子和金具的重要组件。如果销钉脱落不及时发现,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专业硕士毕业后,何冰继续在上海交大在职攻读企业管理专业博士。学科领域的跨界,让他注意到了工作中的“矛盾”——企业负责维护的输电线路里程持续增长,线路越长,涉及的人为活动隐患就成倍增加,而负责日常巡检的人员数量却不增反减。如何在企业效益增长和电网安全上取得统一?

2021年初,他看到一则智能家居广告后立即想到:如果有一种传感器能实时监测铁塔运行数据,让线路运维人员远程了解铁塔健康状况,就能解放人力,提高工作效率。

他阅读了大量文献,对机器学习、模式识别、无人机、无线通信等技术在传感器监测方面的应用开展调研,并带领项目创新团队开始研发销钉传感器监测装置。

为了解决装置电池续航问题,何冰和他的团队在铁塔下反复试验以获取准确数据,先后测试了十多种供电方案。他和团队用时3个多月,终于突破了传感器和数据接收端之间的无线通信技术瓶颈,于2021年6月完成铁塔销钉传感器监测装置的研发,实现了铁塔销钉缺陷的智能感知,可以24小时全天候监控销钉是否脱落。

如今,销钉传感器监测装置已在上海500千伏及以上重要输电线路试点应用,提高了输电线路本体设备的运行可靠性。

问题越复杂,钻研越有劲头

同事们说,何冰的职业习惯就是爱爬坡过坎,“问题越复杂,他钻研越有劲头”。

2021年,何冰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何冰根据工作室队伍结构和人员特点,划分不同技术小组,通过导师带徒、自主研发、集体研讨等方式,营造出浓厚的创新氛围。

随着上海电网的不断发展,国网上海超高压公司先后投运了在线监测装置、无人机自主巡检等各类先进数字化装备,然而平台多、资料多、数据独立不统一等问题接连出现,成为数字化转型路上的“拦路虎”。

何冰挑起重任,他带领团队重新整合各类数据流格式,搭建统一数据端口,克服数据安全、传输协议、系统构造等难题,将精益化巡检系统、无人机智能管控平台和社会化巡检系统融合进统一管理平台,于2021年8月建成上海输电数字化监控中心。基于该中心,运维人员可实时获取输电通道及周围环境的监测预警信息。同时,无人机智能管控平台还能自动分析无人机回传的巡检照片,判断线路及输电通道内的情况。

守护万家灯火的何冰,在疫情中也成了别人的一道光。

“坚持一下就过去了。”虽然声音已经沙哑,但何冰却总是这样鼓励自己、鼓励身边人。本轮上海疫情发生后,何冰被封控在家。他第一时间请缨,为社区防疫贡献力量。他那温暖人心的“男中音”经常出现在社区和楼道里。

奋战社区抗疫一线的日子里,何冰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上门入户摸底,协助社区排查区域内居民的家庭成员人数和健康状况,逐门逐户通知核酸检测,确保筛查无遗漏,每天要走3万多步。

做社区志愿者的同时,何冰也牵挂着在公司坚守岗位的同事。

面对部分同事封控在家,电网运维保障出现临时性缺员的问题,何冰积极与在岗同事视频沟通,根据反馈的问题优化改进系统识别算法技术,提高智能识别率。他和同事一起帮助公司通过输电可视化系统每天对输电线路进行不间断巡视,解决因疫情导致的线路巡视盲区问题,为上海主网5500公里输电线路筑起“数字防护墙”。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