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9年12月08日 星期日

守护好老年人的 钱袋子和房本子

舒年
《工人日报》(2019年12月08日 02版)

本周,民政部、银保监会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风险提示,即近期一些养老服务机构、企业打着养老服务、健康养老名义,承诺高额回报,以向老年人收取会员费、床位费,欺诈销售“保健品”等手段,实施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非法集资、传销等犯罪,给老年人造成严重财产损失。而在此之前,还有过企业以类似名义,承诺高额回报,诱骗老年人在不了解实情的情况下将房产抵押过户,最终造成当事人流离失所。今年7月,北京市丰台区法院执行局在二审判决之后,帮助一对颠沛流离15个月的老夫妻,最终回到了自己的家。

每一起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案,给被害人及其家庭带来的影响都是巨大的。要知道,身体状况欠佳、收入主要依靠养老金的老年人,一旦因为被骗而陷入财产危机,几乎难有重新积累和翻盘的余地,晚年生活也因此会陷入贫困,甚至无家可归。

如果梳理类似案件,会发现一个共同点,就是诈骗者用了很多时髦新名词,为老年人勾勒出超高回报,很多老年人对这些新信息并不了解,也不了解最新的金融知识,最终上当。

对此,老年人面对各类投资咨询,首先要有一个“服老”的心态,即先明白自己已经老了,知识结构和对新事物的理解能力不及当年,一定要以有关政府部门和权威的新闻媒体发布的信息为准,对新事物多咨询年轻亲属,不要轻信上当。个别老年人会认为自己年轻时也是新潮人士,有较高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不至于被骗,还有的个别老年人总认为子女“还是孩子不如自己”,听不进劝。事实上,这些案件被骗的老年人中,不乏具有一定知识和学历层次者,骗子恰恰利用的就是这些老年人的“一知半解”和“过于自信”,将信息“虚实结合”来以假乱真。

另外,老年人被骗,其家人同样也有一定责任,年轻子女要尽到对老年人的赡养义务,这样的赡养不只是物质赡养,也应包括精神赡养。很多骗子恰恰利用的是子女不在身边不常看望的时间空窗,以精神关怀、小恩小惠作为手段化解老年人的心理防线,对此,家人要多和老年人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动向,给予精神关怀,将可能被骗的苗头扼杀掉。有关社区组织也应当对老年人群体加大相应的防骗宣传力度。

对于政府有关部门而言,除了加大防骗宣传之外,还应当及时查处相应案件,尽可能为老年人追回损失。在实际司法操作过程中,由于许多被骗财产已经被转移,涉及法律问题相对复杂,不仅足额追回有所困难,而且相应的程序时间也较长。正因如此,有关方面应当对陷入贫困的老年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予以最大程度的救济。比如在房产诈骗案中,应当尽可能保障老年人及其家庭的优先居住,而后再处理相应纠纷;对被骗后名下已无房产、难寻立锥之地的老年人,给予公租房、廉租房等相应帮助,保障其居有定所;对于陷入债务纠纷的老年人,保障其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另外,有关方面应当尽快完善相应机制,用制度手段保护好老年人及其继承人的合法权益,比如司法部门在出现用“以房养老”名义诈骗老年人房产的案件之后,已经对相应公证环节进行了调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都有小跑着也“难跟上时髦”的那一天。保护好当下老年人的合法财产,也是保护好你的明天。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