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村”脱贫点
《工人日报》(2019年09月01日 02版)

江西瑞金市华屋村整齐的洋房。画面右侧为乡村改造时特意留下的老房,也是当年红军烈士的故居。
苏区时期,仅43户人家的华屋,家家户户都有人参加革命,其中17人在长征途中牺牲,留下了“十七棵松”的感人故事,是远近闻名的“红军村”。
近年来,当地政府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带动村民实现户均增收3万多元,并于2017年底全面实现脱贫摘帽。本报记者 王伟伟 摄
江西瑞金市华屋村整齐的洋房。画面右侧为乡村改造时特意留下的老房,也是当年红军烈士的故居。
苏区时期,仅43户人家的华屋,家家户户都有人参加革命,其中17人在长征途中牺牲,留下了“十七棵松”的感人故事,是远近闻名的“红军村”。
近年来,当地政府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带动村民实现户均增收3万多元,并于2017年底全面实现脱贫摘帽。本报记者 王伟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