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见不上人、说不上话、办不成事”,上海定海街道总工会实行特派员制度,改变了企业对建会的态度——
“拖”和“躲”变成了笑脸相迎
一些非公企业经营者对工会认识不足,对组建工会心存疑虑,出现“见不上人、说不上话、办不成事”的尴尬事。
对于这些拒建工会的“钉子户”,心生埋怨一走了之自然不足取,而一次又一次上门促建也无效率可言,怎么办?
上海杨浦区定海路街道总工会直面难题总结经验,试行特派工会工作者进驻企业建会的工作制度,取得了积极成效。今年1至6月,工会组建数新增21家、新增2100名工会会员,是前两年该街道工会组建数之和。
从“拖”到“躲”中抓住突破契机
从去年上半年开始,定海工会就与上海罗朗景观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多次接触,一直未能有效突破。今年,该企业被列入主攻发力重点对象。
专职副主席肖敏介绍说,一开始上门,企业方安排行政经理客客气气地接待,待谈到组建工会时,就推说老板不在,要向老板汇报。接下来,工会干部多次上门,并送上《关于进一步推进园区(楼宇)企业工会组织建设的告知书》,接待人员依旧客客气气,但老板始终避而不见,工会干部连老板的联系方式也拿不到。后来,前台直接说:“你要找的人,不管是老板,还是行政经理,都不在。”
“从一开始的‘拖’到现在的‘躲’,这个态度的改变其实不是坏事。”面对困局,肖敏分析认为,这恰恰表明企业充分感受到定海工会促建的态度和决心。因此,再添“一把火”尤为关键。定海工会不失时机地向企业发出《关于特派吴清华、王丹两位同志为企业工会工作指导员的通知》。
两名工会特派员入驻企业、紧紧扎根企业。他们有了更充分的时间了解企业基本情况和经营生产中存在的困难,慢慢与职工也打成了一片。一周后,该企业行政经理主动发来消息说老板想与总工会人见一面。肖敏立即赶到企业,第一次与老板面对面坐下来交流。老板谈到了企业现在面临的困难和今后的布局规划,对总工会的关心表示感谢,并说将好好考虑建会事宜。
又过了10来天,企业方主动邀请两位特派员上门指导组建工会事宜。“特派员走进公司时,迎面而来的是张张笑脸。”肖敏说。
刚性的目标与柔性的方法
“对组建难的非公企业,街道总工会特派2名工会工作者进驻企业建会,进驻企业时间两周,并提前一周正式书面通知企业。”肖敏说,工会特派员带着限时完成组建任务的刚性工作目标,采用的却是柔性工作方法。他们与企业经营者交朋友,与职工打成一片,向企业和职工提供街道总工会服务清单,倾听经营者和职工对工会工作意见和建议,并组织开展职工慰问。
一家科技企业在为与一名职工的劳动纠纷发愁时,突然想到了入驻园区的工会特派员,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前去寻求帮助。工会特派员立刻前往企业帮助调解。既依法依规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又为企业节约了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赞叹工会的服务态度与能力之余,这家原先连填写企业信息表都不愿意的企业,立即把组建工会提上议事日程。
入驻一家大型餐饮企业后,两名特派员每天到企业报到,主动询问企业困难,主动打听职工需求,工会给予力所能及的建议和帮助。与职工们越来越熟悉,话题也越聊越多了。当职工们看到工会提供的服务清单,由过去的沉默变为欢呼雀跃。
面对特派员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企业经营者对工会的认识也更加全面、更加立体了,和特派员交流了企业的一些经营现状和难处。得知工会特派员会持续给予支持和指导,经营者打消了顾虑。一周以后,工会成立大会顺利举行。
“之后,这位经营者还主动当起了园区工会组建‘义务宣传员’,帮着向另一家生物科技公司老板介绍加入工会的好处和优势。目前,这家生物科技公司的工会组建工作也在积极开展中。”肖敏介绍说。
工作方法的大转变
“试行特派工会工作者进驻企业开展工会工作后,不仅使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对工会工作的认识和态度都发生了转变,还增强了工会工作者的使命感,促进了他们的工作能力。”肖敏说。
“以前开展工会工作,走访未建会企业,企业也找不到,领导也见不上面,工作进程无形中拉得很长,甚至有些企业还没来得及摸清情况谈组建,就已经搬迁或者注销了。”肖敏说,有了特派员进驻企业的工作制度,对组建工作有了时间节点,就像给组建工作安装一台时间加速器。这对企业来说,就是增加了一个要认真考虑的环节,而对工会工作者而言,则是带着不成功不罢休的工作态度走入企业的。
“成为工会组建特派员,工作确实增加了压力。伴随而来的是工作方法的大转变,要自己想办法,独立解决问题,企业地址找不到,联系物业查找,网上公示信息里找,一定要找到。地址找到了,上门又发现经营者联系不上……不要紧,特派员的任务就是天天蹲守在企业里,一天找不到经营者,还可以先和职工聊聊天,拉拉家常,让职工先发现工会就是一门心思为他们着想的一群人,企业经营者离我们也就不会太远了。”肖敏揭秘特派员的工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