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9年07月11日 星期四

代理投诉 公函引路 依法调处 理性维权

四川巴中探索“3+1”模式为农民工维权

2016年下半年以来,超过95%的求助案件得到妥善解决

《工人日报》(2019年07月11日 01版)

本报讯 (记者李娜)日前,向家乡的市农民工维权中心求助后,不到一周时间,四川巴中籍37名农民工在甘肃陇南被拖欠两年的160余万元工资,全部得到足额发放。巴中市工会下属单位市农民工维权中心副主任王晓荣告诉记者,这起维权案件能够快速顺利办结,正是该市成功运用“3+1”维权模式的又一生动实践。

“3+1”维权模式,即“代理投诉、公函引路、依法调处、理性维权”。“代理投诉”,即接到农民工维权求助后,首先由市维权中心向国家投诉受理办公室或事发地省、市长网上公开信箱反映情况。“公函引路”,指维权工作组携带由巴中市政府开具的“政府介绍信”。“依法调处”,要求维权工作组在依法调处中争取合法权益、合理诉求。“理性维权”就是坚持“维权与维稳并重”,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宣讲,通过“以案说法”对农民工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引导农民工理性维权。

记者了解到,巴中市作为四川省劳务输出大市,仅2018年全市外出务工人员就超过119万名。其中,季节性(半年以下)务工67万名,常年性(半年以上)务工52万名。为了更好地维护在外务工的农民工合法权益,巴中市充分整合了司法、行政、群团、协会组织的力量,联手开展维权工作。

“有求必应、有困必帮、有难必助。”巴中市市长何平表示,对于农民工的求助,该市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因案施策的原则,如涉及人数少、拖欠金额不大的,给予维权指导,向事发地电话协调、发函促办,确保问题在最短时间内得到解决;对10人以上的群体欠薪和重大伤亡案件,派出维权工作组实地维权。在长期的维权实践中,探索形成了能够最大限度缩短案件办结周期的“3+1”维权模式。

据悉,经巴中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签批的农民工维权求助信函达400余件次,巴中市农民工维权中心全部成功处理。

据介绍,自2016年下半年探索实施“3+1”维权模式以来,超过95%的求助案件得到妥善解决,仅巴中市农民工维权中心便为1.3万余名农民工讨回欠薪及伤亡事故赔偿费用3.1亿元。

“摸索的这套方法很有效,实际上已经成为一套指导办案人员帮助农民工高效维权的行动指南。”在王晓荣看来,“3+1”维权模式既能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破解维权中可能遇到的地方保护主义,又能在强化普法宣传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农民工依法理性维权。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