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8年02月04日 星期日

充分预案、科技发力、全民动员,和2008年的那场冰雪灾害相比,这一次湖南经受住了考验——

湖南抗冰十年

本报记者 罗筱晓 方大丰
《工人日报》(2018年02月04日 02版)

1月28日,湖南长沙,一家人自制雪橇在马路上滑雪。视觉中国 供图

“如果是昨天,我连坐下来跟你们聊几句的时间都没有。”1月30日,在电网输变电设备防灾减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陆佳政的办公室里,他一面递来刚沏好的茶水,一面对记者说。

从陆佳政身后的窗户里,透进来长沙城久违的阳光。

从1月24日起侵袭湖南等南方省市的这一轮雨雪冰冻天气,终于基本结束了。

“这是自2008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冰冻过程”,电视、广播、街头巷尾,这样的论断不断被重复着。而说起10年前的那场冰灾,许多湖南人对停水、停电,甚至长时间滞留高速路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

同样是雨雪冰冻,今年,整个湖南都显得从容了许多。一觉醒来,除了孩子们的惊呼和刷遍朋友圈的美丽雪景,一切都宛如平常。

记者很好奇,在这平常之下,隐身着多少坐不下来的“陆佳政们”?

提前10天准确预测

1月17日,当徐勋建和他的同事看到系统计算出的未来10天湖南的覆冰情况时,都有些不敢相信:全省线路都将出现不同程度的覆冰现象,并且大多超过5mm的融冰临界值。“自2011年这套电网覆冰预测系统投运后,还没出现过如此严峻的预报数据。”

在2008年的冰灾中,湖南电网因覆冰倒塔数十万基,最危急时全省供电量只相当于平时的30%。“倒塔了再去抢修,不仅难度大,很多时候连路都不通了”,亲历了那次灾难的陆佳政琢磨着,如果能提前预判覆冰出现的范围和程度,不就可以打有准备之仗了吗?

跨界电力、气象、地理三个学科的电网覆冰预测系统由此诞生,截至目前,全球仅此一套。经过6年的升级改进,这套系统提前3天的预测准确率已经达到98%。

反复检查核对后,1月21日,徐勋建所在的国网覆冰预测预警中心发出了湖南全省电网覆冰预警。24日,强冷空气如约而至,12支融冰队伍已带着设备提前蹲守在湘中和湘北的主网线路边。1月25日后,根据预测,全部人马又迅速南下株洲、郴州等地,等待雨雪带南压。“天气变化和电网实际覆冰情况,跟我们的预测高度重合”,作为幕后“军师”,徐勋建颇有些运筹帷幄之感。

同样严阵以待的还有高速公路。

雨雪天还未到,张家界、常德、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的高速公路工作人员已提前上路,在辖区内所有桥梁、隧道口预先留放锥筒;在易结冰的桥梁、坡道处预留融雪剂。“准备多一点,车道通行就快一秒”,一位工作人员这样解释着这项工作的意义。

在更早的2017年11月,湖南高速公路系统就与盐业公司联动准备融雪剂等抗冰物资。粮草先行的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持续一周的公路除冰,已消耗1.5万吨融雪剂,但目前各地仍然保有充足的融雪剂储备。

“黑科技” 除冰以一抵百

走进国网覆冰预测预警中心,大屏幕上正播放的视频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天寒地冻中,仿佛在一瞬间,一条500kv主网线路上的覆冰全部变成粉末,从线路上脱落。“这是我们的融冰神器”,话音刚落,徐勋建的手机收到一条短信:株洲融冰小分队报告,1月30日凌晨4时,成功完成220kv竹朝线直流融冰工作,用时1小时22分钟,12mm覆冰全部脱落。

融冰神器,就是直流融冰装置。2008年冰冻时,只有一条试验线路采取了直流融冰。据陆佳政介绍,目前,固定式、移动式、便携式等直流融冰装置已配套齐全,可以满足从农电网到特高压电网的融冰需要。据统计,仅在1月28日一天,直流融冰装置就融掉了17条主网线路上的覆冰。

“以这条500kv船苏线为例,最厚覆冰达30mm”,徐建勋指着电脑屏幕对记者说,“如果倒塔,省会长沙限电,郴州则变成一座电力孤岛,10年前大停电的一幕又将重演。”但凭借准确的预测和强大的工具,这一次,“如果”变成了徐建勋手机里的另一条短信:1月28日20时45分,用时2小时22分,船苏线融冰完成。

同样使用了“神器”的,还有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

1月28日,长沙市内三汊矶大桥积雪冰冻严重,一台除雪散布车紧急赶往支援。随着车子缓慢向前,车尾撒布器撒下融雪剂,车头细密的滚扫刷飞速转动,桥面冻结的冰雪变成颗粒飞扬起来,最终被翼铲推到路边。据现场负责人介绍,一台雪铲车,至少相当于100人同时除雪。

在结冰更为严重的湘西、张家界、邵阳等地区的高速路上,则出动了热再生机组和大型多功能除冰机。前者有抗冰“核武器”之称,它的热风循环加热技术可以让3~4公分的冰层短时间内化冰为水,后者则可以实现破冰、扫雪、清雪三大功能于一体。

此次雨雪冰冻天气期间,湖南电网共融冰80多次,道路交通共出动3台热再生机组、4台大型多功能除冰机和60台除雪散布车。最终,仅有不到30万用户用电受到短暂影响,高速公路未出现车辆和人员长时间滞留现象。

颜色暖,人更暖

“着急没用,总会解决的”,1月27日中午,在岳临高速湘潭杨嘉桥段,与记者一同被堵在路上的一辆小轿车车主一面说着话,一面与车上的朋友玩起了扑克牌。当时,由于前方路面严重结冰,这一路段已滞留了近5公里的车辆。记者下车查看时发现,大部分滞留人员都表情淡定,堵塞车辆也井然有序地原地停放。

很快,两辆高速救援车从畅通的应急通道疾驰而过。大约1个多小时后,车辆可以沿临时疏通的道路继续前行。

“总会解决的”,在持续7天的冰冻中,支撑起这句话的,既有普通市民对一座城市抵御突发状况能力的信心,还有无数个在雪地里默默付出的颜色鲜艳的身影。

“市政橙”肖志宇是其中一个。她和16名同事从早上7点忙到下午3点,在长沙西收费站出入口清理出一条通往高速的畅通车道。

“交警黄”曾祥富是其中一个。他在常德市芷兰路口执勤的一天,用手扒掉了来往等红绿灯的近1000辆车车窗上的积雪。

“志愿红”唐汇诰也是其中一个。作为常德教育局局长,他与机关干部、社区群众和学校师生组成的近3万名志愿者,帮助扫除了常德市区主要公共场所、交通要道的积雪。

气温回升,冰冻逐渐融化,大雪的痕迹很快将会消失。但在电网覆冰预测预警中心,在高速路上,在大街小巷,人们正在为下一轮可能出现的雨雪冰冻巡视着,准备着。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