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8年01月09日 星期二

■追梦·一线职工风采录

“只有热爱才能坚持!”

本报通讯员 郭璟璟 本报记者 刘建林
《工人日报》(2018年01月09日 07版)

插图 赵春青

“今晚文林还没睡?心率多少?”

“张主任,心率130。现在还能跟我们唱唱歌。”

“心率还是快。又吃药没?”

“没有吃。”

……

这是张苏霞和患者文林弟弟之间的短信交流。类似的短信,从2017年12月6日文林入院以来,便不曾断过。

张苏霞是太原市精神病医院普通精神科女科科主任,1988年大学毕业后,在精神病临床医生岗位上一干就是30年。

“文林是我从医30年来遇到过病情最严重的患者了。”张苏霞对记者说。从接诊开始,张苏霞半个月来就没有休息过一天,没有睡过一次安稳觉。

文林有10多年的精神病史,2017年12月突然犯病并伴有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从入院开始,就一直在“折腾”。“不用药怕病人衰竭,用药了又怕反应更重。”巨大的治疗压力让张苏霞的心一直悬着。在入院的第5天,文林被确诊为恶性综合征,“这是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最严重副反应,很多医生可能一辈子都碰不上。”回忆起确诊时的情形,张苏霞的神情依旧紧张。

那段时间,张苏霞每天很晚才离开医院,回到家了依然放心不下,就一直发短信询问文林的情况,“我问完护士,问家属,就怕有一丝疏漏。”常常一“操心”便到凌晨。在值班的时候,张苏霞更是整晚不睡,陪着家属给文林喂水,监测心率,观察、记录发病情况。连续多天的抢救,文林的病情出现好转却依旧反复,期间甚至被下过病危通知。2017年12月17日一早,在张苏霞的联系下,文林转院到北京接受治疗。

从医近30年,不管遇到多严重的病患,张苏霞从未有过拒收病人的想法。

丽丽是一名产后精神障碍加心衰合并症患者,别的医院不敢收,张苏霞收下了。

阿秀有精神障碍并伴有糖尿病并发感染,伤口久不愈合面临截肢,张苏霞收下了。

90多岁的胡阿婆因为谵妄,转了省城7家医院都没能住院,张苏霞收下了……

她请来心脏病专家帮丽丽诊治,从死亡线上把她拉回来;

她请骨科、内分泌专家会诊,为阿秀降血糖,给伤口换药;

她用心诊治的胡阿婆,直至病情好转……

每抢救一名重病患者,张苏霞都要学习很多知识。正像她发给文林弟弟的短信中所写的:“文林变成了我的老师,她出题考我,让我一直学习。”张苏霞告诉记者:“我得不断学习,才能变得强大,才能给同事和患者更多的力量和信心。”现在,科里只要遇到棘手的病人,同事总在第一时间把张苏霞请来,“主任来了,我们就不怕了。” 

其实,面对这些特殊的病人,被他们打一耳光、踢一脚等等,对全科20多名医护人员来说是家常便饭。“喂药的时候吐一脸水”,用心照顾躁狂病人,苦口婆心相劝,病人患病时却趴在窗户上破口大骂,满嘴的脏话把张苏霞气得直跺脚,相比身体的受伤,心里的委屈更让人难以释怀。每当要撑不下去的时候,张苏霞就会用写日记的方法来排遣自己,把苦水一股脑儿倒给日记。

“干这一行,就要有无穷无尽的爱心。只有热爱了才能坚持!”张苏霞对记者说,“其实每个患者都有一段辛酸的人生、惨痛的经历。他们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这里,我们理应给她们尊严,让她们感受到温暖和真情。”

“主任,有患者要出院,你去看一下。”

“主任,梅梅和晓红打起来了,还得你去看一下。”

护士不时前来报告病房情况,张苏霞不厌其烦地穿梭在病房和办公室之间,处理着日常的“棘手情况”。她说:“虽然每天都很忙,但很充实。” (文中患者姓名均为化名)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