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7年12月10日 星期一

随着数百个项目的竣工使用,武汉海绵城市试点效果正在显现——

千湖之城的“海绵经验”

本报记者 张翀
《工人日报》(2017年12月10日 01版)

编者按

下雨季节内涝,无雨季节缺水,这是许多城市面临的难题。那么,城市的土地能不能像海绵一样,下雨天吸收水,无雨天放出水呢?

2015年,财政部、住建部和水利部选择了16个城市开展海绵城市试点,即利用城市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对降雨进行积存、渗透和净化,使城市像海绵一样,对雨水具有吸收和释放功能,能够弹性地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这样的“海绵”不仅能应对城市内涝,还可以解决水体污染,调节气候,为城市热岛降温。作为试点城市之一,有千湖之城的武汉市,做了一些有价值的探索。

根据规划,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20%的城市建成区要达到70%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这一目标。海绵城市建设不只是为了“管住水”,其背后是我国城市发展理念和建设方式转型。

11月26日,位于青山临江大道与红钢二街之间的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完成海绵城市改造,整个校园成为一个能吸水的巨大海绵体。铺设一新的红黑路面用的都是透水沥青,人行道铺的也是透水砖,足球场8000平方米草皮全部更新,校园内每隔几十米就有一处小巧别致的海绵式小游园,游园内随处可见能积蓄雨水的下沉式绿地,座凳与净化水的石笼合二为一,还有一处鹅卵石与叠石环绕的水景,并设置多盏太阳能路灯。

记者在现场看到,半桶水倒在红色的透水砖地面上,不到10秒,路面就将水全部吸干。而这,就是海绵城市带来的改变,要知道,这里曾经是有名的城市积水点。

从积水点到湿地景观

武汉第四十九中学建校时间早,北门外临江大道地势较学校北入口高出1.7米,同时,周边高楼林立,学校自然就成为低洼地。“每年只要下大雨,学校都会淹水,去年6月底7月初的大雨,导致校内积水到脚踝,深处积水更到了小腿。”学校负责人表示。去年12月,海绵城市改造启动,今年11月刚刚完工,目前,青山、汉阳两个海绵城市示范区内的32所学校全部完成了海绵化改造。

两个示范区,是根据武汉成为首批试点城市时,发布的《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所确定的。2015年至2017年3年为试点期,实施项目包括居住小区、公共建筑、公园绿地和道路海绵性改造,排水管渠泵站建设、城市水系生态修复及监测评估平台建设七大块内容,总计划投资超过百亿元 。

遇雨就渍,雨大就涝,在武汉这个不缺水的城市,雨季和水却是市民心中的隐痛,毗邻长江的桥南公园在天兴洲长江大桥下,是个散步遛弯的好地方,却因为积水给人们带来不快。7.2公顷的公园是青山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磅项目,其实,公园规划设计就采用了海绵理念,但由于种种原因,改造前的公园已无法发挥海绵效果。如今,雨水落到透水地面后会渗透到管子里,土工布则阻挡了杂质,经过“净化”的雨水通过盲管进入雨水储存池,再通过一定的净化设施处理至国家杂用水标准,处理后的水用于园区绿化浇洒等回用,大雨时则通过溢流口排入市政雨水管,最后进入长江。对游客而言,生态花海中的人行步道,让人行走其中如在花海中游玩,形成湿地景观。

如今,随着数百个项目的竣工使用,武汉海绵城市试点效果正在人们眼前显现,青山示范区海绵城市(南干渠片区)项目含社区、学校、市政道路、城市管渠、公园绿地、城市水系共78个子项,呈现片区效应,竣工后,3.84平方公里的南干渠片区10万居民开始受益。

寻找可推广的经验

作为东湖排渍重要通道的东湖港,过去一度被“嫌弃”,这里曾是附近大型工业企业生产备用水源地,近年来已停止取水,成为一个不与长江水交换的“死港”。如今,东湖港综合整治工程北接落步咀闸与青山港相连,南入东湖,全长4.7公里,紧邻杨春湖城市副中心、武汉火车站等,总投资4.7亿元,是全市最大的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华丽变身后的绿化海绵性公园,连通长江、东湖,大水系循环连通,真正像海绵一样,承载城市排水、蓄水、净水功能。

据统计,武汉市已实施青山、汉阳四新示范区海绵城市改造项目超过200项,尚有建设项目近200项,并积极推进示范区以外区域海绵城市建设,东湖绿道、潘庙新家园等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已完工。“建设海绵城市,武汉并无经验可借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武汉市城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这是海绵城市指导意见勾画的未来生态型城市图景。按照国家的试点任务要求,海绵城市试点最重要的不是新建了多少海绵城市项目,而是通过试点积累经验,总结教训,探索出一条可以在国内同类型地区可复制、可推广的武汉海绵城市建设模式。2015年和2016年,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分两批确定了30个试点城市。

作为千湖之城,武汉市的探索,可以为河湖密布地区提供借鉴。武汉计划在未来15年内划分171个海绵城市汇水分区,最终实现80%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在规划的内涝防治上,重点新改扩建出江泵站18座,建骨干通道工程34条141公里,需进行退养、清淤及退塘还湖的湖泊共11个;利用三环线防护林带及中小型湖泊等构建生态内、外环,配合城市公园抵御内涝。

不是一蹴而就,而要久久为功

今年2月,武汉市提出以防洪水、排涝水、治污水、保供水“四水共治”为突破口,重点实施防洪保安、排水防涝、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业水污染防治、农村水污染治理、供水保障、水生态环境修复、滨水生态文化提升等“八大工程”,助力海绵城市建设滨水绿色新城。

住建部城建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在试点过程中,新城区坚持目标导向,按照雨水径流控制的要求,将雨水就地消纳利用,解决好城市建设与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协调关系;老城区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城镇棚户区改造和城乡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有机更新等,以缓解城市内涝积水、黑臭水体治理、城市热岛为突破口,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有关负责人指出,建设海绵城市不仅是要缓解城市内涝,更是系统解决城市水的问题,包括水安全、水污染防治、水资源短缺、降低城市硬化铺装等源头问题。这涉及方方面面,不会立竿见影、一蹴而就。

湖北省住建厅厅长李昌海也表示,湖北省去年已开工建设海绵城市120平方公里,今年计划新开工80平方公里。到2030年,80%以上的城市建成区建成“海绵城市”,实现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今年4月,宝武钢铁集团、武汉碧水集团、武汉大学等单位在武汉市城建委的支持下,成立武汉市海绵城市产业联盟。迄今已完成联盟章程拟订、组织机构设立方案、联盟成立专题报告、体制机制研究等多项筹备工作。联盟的宗旨是为广大的社会企业和人搭建参与海绵城市建设的渠道和平台,为各级政府海绵城市投资、建设、运营及PPP模式投资提供全方位“一揽子”服务,形成武汉海绵城市产业联盟特色,适时推广至全国。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