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17年12月06日 星期一

凝聚起百万职工建设美丽新青海的磅礴力量

——青海工会改革创新发展历程回顾

《工人日报》(2017年12月06日 06版)

省总组织开展以创建“青海高原”工人先锋号为载体的建功立业活动

省总组织召开全省工会改革现场观摩推进会

青海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组委会组织开展青海省第十三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

省总组织劳模和一线优秀职工免费体验“星空之城”旅游列车

青海省总组织开展全省职工志愿服务活动

省总工会每年为8000名农民工和劳务派遣工免费体检

省总工会组织开展全省农民工平安返乡活动

西宁市总组织开展金秋助学“爱的循环”大学生感恩社会活动

省总组织开展青海高原劳模大讲坛活动

青海省交通运输工会为高海拔一线职工赠送制氧机

近年来,青海各级工会在省委、省政府和全总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牢牢把握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新要求,顺应时代要求和职工愿望,砥砺奋进、阔步前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青海实践新特点,彰显职工建功立业新作为,推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新举措,实现维权服务新成效,奋勇创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和青海高原特点的工会改革发展新路子,在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伟大实践中作出了新贡献。

青海工会在忠实履行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职责过程中,形成创建青海高原“工人先锋号”、服务职工“六大品牌”和“五个一批”解困脱贫等在全国有影响的工作品牌,全省工运事业实现新发展,得到青海省委、省政府以及全总的肯定和职工群众的认可。


改革创新篇:

与时俱进建设创新型工会组织

5年来,青海工会坚持增“三性”、去“四化”、强基层、促创新的总体思路,以勇于责任担当、勇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新的精神和气度,切实推动工会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省总改革方案得到全面落实,走在全国前列,市(州)县(区、市)工会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形成了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青海工会采取“专兼挂”相结合方式,把普通职工中的“精英”吸收进各级工会领导班子,将基层一线职工在全省工会代表大会中的比例提高到80%,各驻会产业工会全委会中劳模和一线职工的比例提高到40%,让更多基层一线职工参与议事决策。

目前,青海还大幅提升车间、班组、一线职工和专业技术人员在各级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中的占比,把劳模和先进工作者的名额更多地留给车间、班组职工。“十三五”期间,全省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至少安排每人疗休养一次,推荐安排艰苦地区、艰苦行业的一线优秀职工代表疗休养。

省总工会改革有效激发了内生动力,增强了工会组织的代表性群众性,出台了一批改革规范性文件,创新了服务发展工作载体,改进了工作方式方法,拓展了联系职工群众新渠道。其中,省总工会印发开展“四化”现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要求各级工会做到“心中有职工、眼睛盯基层、工作到一线”,推动各项改革创新措施落地生根。

针对工会干部自闭于高楼大院,离基层远、离职工远的衙门作风,下基层只到下一级工会组织机关,下不到根、沉不到底等现象,省总工会出台《关于深入开展为职工群众和基层工会办实事的通知》,推动基层工会职工服务站点建设,夯实基层基础,延伸服务手臂,坚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层。《通知》要求,工会每名机关干部每年下基层天数不少于60天,确保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职工成为常态。

青海省总制定重要工作、重大活动事前征求基层工会和职工群众意见《实施办法》,凡涉及工会发展全局性、基层工会和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重大活动,事前都要听取职工群众意见,形成制度化、常态化工作机制,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2016年,省总整合3819万元资金实施服务职工、服务基层的10件实事项目。其中,为补短板、强基层,补助全省乡镇(街道)工会工作经费700万元,确保了乡镇、街镇“小三级”工会“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使基层“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能力办事”。

目前,全省职工文化阵地建设实现全覆盖,省总补助基层工会经费3.1亿元,社会化工会工作的队伍不断加强,基层工会缺阵地、缺经费、缺人员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建立工会干部岗位能力准入培训机制,开展送教到基层活动,加强“带师资、带培训资金、带学习用品,指导基层工会工作”为主要内容的“三带一指导”巡回培训,先后培训工会干部1.97万人(次),提高了工会干部促进发展、推动工作、勇于创新、依法维权、综合协调、强化执行的“六种能力”。

针对“用会议动员职工、用行政命令下达任务、用文件传真发号施令”等现象,青海工会不断改革管理模式,改进工会组织机构设置、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考核办法,变“坐等职工上门”为工会干部主动上门服务,把基层和职工满不满意、接不接受、答不答应,作为工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标准。

通过改革推进了工会“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建设,青海工会组织体系更加健全,工人阶级队伍日益壮大。目前,青海建立基层工会组织15723个,发展工会会员125.89万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维权解困篇:

全力打造青海高原帮扶维权升级版

依法维护职工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竭诚服务职工群众是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青海工会深入推进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做实叫响“送温暖”工程,“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活动已深入人心、惠及职工。

各级工会主动依法科学维护职工权益,履行主业主责,精心打造服务职工“六大品牌”,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进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全面实施“五个一批”解困脱困措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取得新进展。5年累计帮扶困难职工家庭25万多户(次),发放帮扶资金3亿多元,帮助1万多户困难职工家庭解困脱困。

青海省总与省人社厅联合发文,建立健全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与政府劳动保障监察“人员互聘、信息互通、调解互邀、处置互动”的“四互”协作机制,形成“信息共享、制度对接、监督互动”的新格局。同时,联合下发《青海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办法》,全面推行《青海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意见书》《青海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建议书》“两书”工作制度,通过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与政府劳动保障监察有机衔接,有效推动劳动法律法规贯彻实施、职工合法权益落实保障。

认真开展工会就业援助月、阳光就业行动、扶持职工创业就业等活动,每年帮助1万多名职工实现稳定就业。通过提供小额贷款贴息、提供生产经营资料,工会扶持下岗失业职工和困难职工创业就业的64个项目有序运行。

持续开展以“安康杯”竞赛为载体的劳动安全卫生保护工作,加强职业病检查防治,保障了职工群众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权益。全省85%以上的企业和职工参加竞赛,在推动企业安全生产、强化职工劳动保护、保障职工生命健康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着力提高工会法治化水平,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建立“青海省职工法律援助中心”和70个地方、产业“职工法律援助工作站”,聘请职业律师组成“青海省职工法律服务团”,开展劳动法律监督、法律体检等活动,推进了工会工作法治化进程。5年来,为6万多名职工提供专业的法治宣传、法律咨询、代写文书、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有效提高了工会依法维权水平。

精心开展青海省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第一期活动,26万名职工参加,一年内为5469人(次)职工发放互保补助金521.99万元,最高补助金额达15.61万元,减轻了职工医疗费用负担,开辟了工会服务职工新天地。

多年来,青海省总扎实推进定点扶贫村——大通县桦林乡峡口村、鄂博沟村、阿家沟村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2016年,省总工会共投入资金830万元,通过采取“四个大力发展”“三带三推”、结对帮扶等扶贫脱贫措施,峡口村72户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达到7311元,已实现整体脱贫,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和农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建功立业篇:

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5年来,青海工会以持续创建青海高原“工人先锋号”活动为载体,团结动员全省广大职工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建功立业劳动竞赛和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充分发挥了工人阶级在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中的主力军作用。

创建青海高原“工人先锋号”已成为全省统一、职工认可、影响广泛的高原先锋品牌。各级工会大力弘扬“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追求更高”的高原工人先锋品格和“五个特别”青藏高原精神,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特点,分层次、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以创一流工作、一流服务、一流业绩、一流团队为主要内容的青海高原“工人先锋号”创建活动,在实现经济总量与质量双提升中凝聚人心,在项目建设早竣工、早见效中激发动力,充分展示了青海高原各族职工的主人翁风采和时代风尚。

目前,青海高原“工人先锋号”创建活动从生产型班组向服务型班组延伸,从公有制企业向非公有制企业延伸,从企业职工班组向重点工程中的农民工班组延伸。5年间,青海省总授予460面青海高原“工人先锋号”旗帜。

青海各级工会认真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聚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丰富和完善劳动竞赛载体、拓展劳动竞赛领域,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活动。5年间,每年有3000多家企业、20多万职工参加系列竞赛活动。

围绕提质增效、优化结构、创新技术、节能环保等,各级工会在全省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建设、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组织职工广泛开展比工程质量、比建设工期、比技术创新、比科学管理、比文明施工、创和谐团队为主要内容的“五比一创”劳动竞赛活动。

围绕生态立省和“三区”战略,结合保护三江源、青海湖、祁连山、柴达木等生态保护建设,组织动员各族职工开展以“保护生态、绿色环保”为内容的保护生态工程劳动竞赛活动。围绕促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在社会服务领域广泛开展以开发品种、提升质量、诚实守信、服务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竞赛活动。

围绕提升职工技术素质、加强民主管理、搞好安全生产,在非公企业中深入开展“携手保增长、和谐促发展”主题劳动竞赛活动,最大限度地把职工吸引到竞赛活动中来。

5年来,各级工会大力实施“科教兴青”“人才强省”战略,组织职工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赛、师徒帮教、技能培训等活动,在青海建设急需、技术含量较高、通用性较强的工种中每年举办全省性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选树行业、工种技术状元和技术能手,呈现出“党政工更加重视、企事业争相举办、职工积极参与、涉及领域更广、涵盖面更宽、社会影响更大”的良好局面。

全省性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已成功举办13届,每年有20多万名职工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活动,省级决赛举办的工种达488个,涉及20多个行业,3000多名职工通过技能比赛晋升技术等级,在职工中掀起了学技术、比技能、创一流的热潮。

5年来,全省完成技术革新4.4万项,发明创造4.2万项,提出合理化建议5.45万件,创建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45个,在一线职工中评选出6名首届“青海高原工匠”和62名青海省“工人技术明星”。

全省工会加强和推进“学习型、创新型、效益型、环保型、和谐型、安康型”六型班组创建活动,培育技术创新能手、创新型班组、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引领和凝聚广大职工投入到企业(行业)、车间、班组技术攻关、发明创造创新的活动中,培育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打造发展新优势,汇聚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强大合力。

努力做好劳模评选表彰及申报推荐、劳模生活困难帮扶、劳模“三金”发放、劳模疗休养和体检等工作,积极帮助劳模解决实际困难,为劳模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贡献智慧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5年来,青海42人获得全国劳模,40个集体获得青海省模范集体,220人获得青海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大力加强劳模管理服务工作,积极探索和完善培养、选树、表彰、关爱和激励劳模的工作机制,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模、学习劳模、关爱劳模的良好氛围。同时,建立健全关心关爱劳模工作机制,建立青海省首个劳模疗休养基地,先后组织4106名劳模、艰苦地区一线职工疗休养和免费体检活动。

职工文化篇:

浓墨重彩办好职工“精神家园”

近年来,青海工会着眼于以科学的理论武装职工,以正确的舆论引导职工,以高尚的精神塑造职工,以优秀的作品鼓舞职工,努力为新青海建设凝心聚力。

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推进。加强理论武装,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组织开展职工志愿服务活动。加强职工职业道德建设,5年来推荐评选表彰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集体、个人各1个,青海省职工职业道德“双十佳”标兵单位、标兵个人各20个。积极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文明岗位、文明职工活动,省总工会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全省文明单位、青海省文明单位标兵。

职工素质建设成效显著。制定实施《青海省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督促企业落实工资总额的1.5%~2.5%用于职工教育培训经费,5年来,建设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27个、职工书屋949个。大力开展职工读书活动,坚持不懈开展职工技能培训活动,全省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工会新闻宣传工作不断加强。积极整合新闻资源,将工会“五一新闻奖”纳入“青海新闻奖”,积极与省内外主流媒体合作,开设“中国梦·劳动美”等专栏,打造宣传平台。选树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劳模和一线职工的先进事迹,加强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重要时段和重大活动的宣传,体现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唱响了“劳动光荣、工人伟大”时代主旋律。

职工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协调有关部门将工人文化宫(俱乐部)建设纳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年来,争取建设资金11,494.73万元,在全省各市(州)、县(区)建设工人文化宫(俱乐部)44个,总建设面积37936平方米,实现了各市(州)县(区)职工文化活动用房建设全覆盖。省总工会补助1635万元,用于改造基层文体活动条件。各级工会每年围绕“五一”“十一”、元旦、春节等重要节点,积极开展主题文艺晚会、文化节、艺术节、诗词大赛、演讲比赛、小型运动会、球类比赛、徒步、爬山、游泳、钓鱼等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省总每年坚持开展送文化进企业活动,举办职工书法、摄影展和文化服务、交流活动,为繁荣职工文化企业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构建和谐篇:

全力保障职工群众实现体面劳动

青海省委、省政府制定下发《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实施意见》,对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各企事业单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权益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5年来,各级工会加强源头参与,代表职工积极提出意见建议,推动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及党政有关部门出台实施100多部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法规政策和制度办法,形成了比较系统完善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政策法规体系。

和谐劳动关系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多年来,青海各级工会以职代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为依托,以工资集体协商为抓手,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切实发挥了工会组织的重要社会支柱作用。

青海依法完善和规范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职代会、厂务公开建制率实现全覆盖,已建会非公有制企业建制率达92%,与2012年相比增长17个百分点。2016年底,全省已建立厂务公开和职代会制度的企事业涵盖单位分别为14394家和14515家,建制率分别为96%和96.6%。创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790家。通过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有力地推进了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激发了广大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

2012年,青海省总牵头配合省人大完成《青海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立法工作,提出“三年工作规划两年提速完成”的目标任务。2016年底,已建工会组织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制率为93.8%,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协议)涵盖单位11408家,涵盖职工520929人,企业单位职工对开展集体协商工作满意度达88.1%。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了主要作用。

青海工会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四家)定期召开劳动关系协商会议,推动企业深化民主管理,完善集体协商制度,规范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行。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政府和工会联席会议制度,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工业园区)创建活动,初步形成了“党政主导、三方推动、各方配合、企业为主、职工参与”的工作格局。全省命名表彰了52个省级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工业园区,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劳动关系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

同时,全省各级工会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增强了各族职工团结进步的思想认同和行动自觉。扎实做好工会维稳和防抵渗透工作,建立工会意识形态和网络舆情定期分析研判应对机制,保持了职工队伍团结统一,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生态保护篇:

发挥工会在参与生态环保中的独特优势

青海省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3大河流的发源地,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

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近年来,青海工会深入研究工会组织在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局中的工作定位和责任担当,发挥工会组织与广大职工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团结引领全省职工在推进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转变中建功立业。

青海省总党组自觉提高政治站位,找准工会参与生态环保工作的切入点,切实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工会工作的方方面面,体现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和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具体实践中,体现到团结带领广大职工投身新青海建设事业中。

各级工会紧跟形势任务,关注环境问题,体察职工关切,聚焦环境保护,发挥工会作用,积极投身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团结引导全省职工筑牢生态文明理念,在推进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转变中建功立业,为生态环境保护作出工会应有的贡献。

围绕建设美丽家园,组织开展“清洁三江源,保护母亲河”主题实践活动,组建职工志愿者服务队,引导职工群众积极参与清洁护绿、保护水源、美化家园、文明城市创建等实践活动。积极开展“劳动模范林”“高原先锋林”等具有工会特色的“品牌植树造林活动”,激发广大职工参与环保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职工群众争做绿色文明使者。

围绕建设生态屏障,组织开展“重点生态工程劳动竞赛”活动,在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青海湖草原湿地生态带、祁连山和柴达木水源涵养地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中,组织广大职工广泛开展劳动竞赛,争创青海高原“工人先锋号”。

围绕发展绿色产业,组织开展“我为节能减排作贡献”活动,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清洁能源、淘汰落后产能中大力开展职工技能培训、岗位练兵、技能比赛,合理化建议和小革新、小发明、小设计、小创新、小窍门等“五小”活动,研发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开展“环保型班组”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节约型、环保型企业建设。

围绕培育生态文明理念,组织开展“职工生态文化建设”活动,把生态文化作为职工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纳入企业文化体系建设中,组织开展职工生态书画、摄影、演讲、征文、文艺表演等文化活动,用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生态文化,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企业和职工的自觉行为。

围绕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组织开展“绿色办公、低碳生活”活动,开展创建“生态文明之家”活动,把“生态文明之家”创建贯穿到单位管理、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切实发挥工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带头作用。

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组织开展“职工生态权益维护”活动,关注和保护企业职工劳动卫生和健康权益,积极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督促企业履行生态文明建设社会责任,推动企业不断加强劳动保护,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引导职工抵制企业单纯追求经济效益、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非法行为,切实维护职工的生命健康权益,营造生态、安全、健康、文明的生产环境。

服务职工篇:

“下接办”活动把服务送到职工心坎上

2012年以来,全省工会针对工会改革、脱贫攻坚等中心工作,每年主动调整优化年度“下基层、接地气、办实事”活动重点内容,围绕“改进作风、服务职工、依法维权、解决问题”四大关键,着力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增强实效,持续深入开展“下接办”活动,热忱为基层、为职工解难事做好事,每年承诺的办实事项目全部如期兑现。

在“下接办”活动中,各级工会坚持以职工为本,积极协助党委政府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最困难、最忧虑、最急迫的实际问题。

青海省总以精准帮扶、会员普惠服务、疗休养关爱职工、入会和帮扶农民工、办实事服务基层、“互联网+工会”的“六大品牌”为载体,把职工的愿望作为“晴雨表”,开展活动请职工一起设计,部署任务请职工一起参与,表彰先进请职工一起评议。

多渠道服务,积极搭建职工就业创业平台。青海工会协助党委政府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农村进城务工人员、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化解过剩产能企业职工等群体充分就业、稳定就业,是工会履行维权职责、服务职工群众的重要内容。5年来,各级工会通过深入开展春风行动、工会就业援助月、阳光就业行动、扶持职工创业就业等,帮助6万多名职工实现稳定就业。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农民工工资清欠专项行动,为1.5万多名农民工清欠工资近10亿元。

各级工会在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专门设置就业服务窗口,及时为寻求帮助的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等提供就业信息、法律咨询、困难帮扶等多项服务,并且承诺不挑不拣一周内实现上岗就业。通过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就业服务平台,各级工会每年为1万多名求职人员提供就业服务,帮助5000多名求职人员顺利实现就业。

各级工会与人社部门等联合开展“春风行动”“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和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活动,自主开展“工会促进就业援助月”“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阳光就业行动”,每年直接联系企业200多家、岗位3000多个,通过举办不同层次的招聘会、深入社区厂区现场招聘等,有效搭建就业供需平台,每年帮助1万多名求职人员充分就业,其中为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每年提供见习实习岗位300多个,帮助200多名困难职工家庭子女实现稳定就业。

全省各级工会积极协助各级党委、政府解决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大力推动和督促国家助学政策的落实,不断健全和完善“金秋助学”长效机制,被广大职工誉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善举,成为工会帮扶工作的闪亮“品牌”。

近年来,青海工会女职工组织贯彻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深化女职工“关爱行动”,大力实施女职工素质提升建功立业工程,扎实推进“两个普遍”,坚持把工会女职工组织建设和企业签订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纳入工会工作重点,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措施,狠抓关键环节,工会女职工维权工作取得新实效。全省共签订专项集体合同9842份,覆盖企业10031家,覆盖女职工18.3万人。认真做好技能培训服务。发挥省总干校等职工(农民工)技能培训学校(基地)作用,认真开展烹饪、驾驶、汽修、电焊、美容、理发、唐卡绘制、茶艺等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年均培训职工2万多人(次),有效促进了农民工、城镇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创业。

发挥北京等6省市对口援助作用,积极协调对接,率先推进北京等6省市工会对口援助青海藏区6州工会,工作交流日益广泛,援助力度不断扩大,先后落实援助项目45个,援助资金3344万元,呈现工会对口援助工作良好势头。

同时,发挥化解过剩产能企业工会、贫困村农民工工会作用,协助企业党政、贫困村“两委”制定实施为转岗职工、贫困户家庭成员量身定做的培训方案,帮助转岗职工及时得到安置、贫困户早日实现脱贫。目前,青海煤炭、钢铁、有色等化解过剩产能重点企业6700多名转岗职工全部得到妥善安置,省总定点扶贫村121户脱贫户家庭人均劳务收入2069元,占家庭人均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切实发挥了就业、务工在深化改革、脱贫致富中的支撑作用。(邢生祥)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